中国青藤画派之鼻祖是明代的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青藤老人、漱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鹏山人、鹅鼻山人等,晚年号青藤道士,或署名田水月。
浙江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所居绍兴城内,有一枝堂、柿叶堂、青藤书屋等,现已修茸一新。
明史载“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尝自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而清朱彝尊则认为其画品“大涂小抹,俱高古也”,说明其绘画成就极高。
徐渭在画史上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风格独特,能独树一帜,给当代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徐渭中年时才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能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尤其长于水墨大写意花卉,工画残菊败荷,炉瓶彝鼎,皆古朴淡雅,别有风致。
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杂花院》,全画有牡丹、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等13种。情意所至,气势豪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技巧。“无法中有法”“乱而不乱”,在400年后的今天,仍给人以笔墨淋漓,赏心悦目之感,表现出画家深厚的功力。
徐渭所绘山水,纵横不拒绳墨,所绘人物尤其生动。史载“醉后专捡败笔处拟试桐美人,以笔染两颊,丰姿绝代。转觉世间胭粉如垢尘,不及他妙笔生花。”
他的作品不拘于物象,以神韵取胜,用秃笔铺张,势如急风骤雨,纵横脾睨。他的大写意泼墨之势,继陈道复以后,更加狂纵,笔简意浓,形象生动,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开启了明清以来水墨写意法的新途径。
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摹生,不求形似求神似,他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
因其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尤以花卉最为出色,被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
徐渭经常在画作中题诗题句,借题发挥,抒写对世事的愤懑,表现出激烈的思想政治倾向。如他题《螃蟹图》云:“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脐。”对权贵的憎恨与轻蔑跃然纸上。
除绘画外,徐渭亦工书法,行书效仿米氏,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可见徐渭绘画成就之高。
其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清代朱耷、原济、扬州八怪中李方膺等后世画家都受其影响,数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