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最早的假币案同时酿成中国首次的银行业挤兑潮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第二年经清政府批准可以发行钞票。该行钞票在伦敦印制,国内尚无此技术。

1903年,即开业后的第五年,发生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假币案,还酿成了银行业第一次挤兑风潮

1903年2月4日,一个钱庄伙计到通商银行兑现该行的钞票,银行确定一张五元是伪钞,不予兑现,并将其押解官府查究。

“通商银行不予兑现自己的钞票,反而逮人”的消息传开,引起钱庄业的不满。

第二天起,许多钱庄拒绝接收通商银行的钞票。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持有该行钞票的市民担心钞票变成废纸,纷纷前去兑现。一时间,在该行门口排起了长队。

在兑现时,不仅发现有5元的伪钞,还有10元的假钞。这些假钞一旦发现即在票面上盖上戳记并没收。

手中的钞票真假难辨,人们更急于兑现。2月6日、7日,挤兑者人山人海,把位于黄浦滩7号的通商银行大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混乱不堪。

通商银行创办人盛宣怀一面准备充足的现银进行收兑,并向汇丰银行抵现70万元;一面请求汇丰银行代收兑,并协助查究伪钞根源。

汇丰银行担心假币案引起连锁反应。市面上如果怀疑汇丰也有假,将造成自身的麻烦,因此愿意支持通商银行。

2月8日是星期日,汇丰银行破例不休息,把准备让人们兑现的110万元现银放在看得见的地方,见票即兑。

8日至10日兑出50万元,持续一周的挤兑风潮才告平息。经反复检验,短短的几天内,各方回笼的通商银行假币30万元。

2月7日上午,汇丰银行刚开门,一个日本人拿着4000元通商银行的钞票要求兑现。汇丰辨明全系假币。柜面职员暗示密探将其请进房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盘问,终于掌握了假币的来历。

原来这批假币是日本人上田、山下等6人共同策划伪造的,从日本大阪陆续运往上海和天津等地,冒充使用或兑换。

盛宣怀立即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本政府严办造假者。不久,日本政府回复:“伪票所造不多,并已破获,全数烧毁,制造伪票的机器、版面和纸张等也一并烧毁,请放心”,又称:“伪造他国票,日律无专条”,难以进一步惩处。实质是不了了之。

事后,通商银行决定换新钞,以免假币再来冒充。1904年底,该行从伦敦运来新钞,分5元、10元、50元三种,共计435万元,于1905年农历初七开始发放。

据说这个日子是新年开市的第一天,象征着新年大吉大利、招财进宝的意思,新钞上也印有招财进宝的神像。新钞发行受到广泛欢迎,不出10天,435万元就发得差不多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