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佛像出土于四川省乐山市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佛像出土于四川省乐山市

2012年10月22日重新调整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里第16项是“丝绸之路(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山东省蓬莱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南丝路”即是与这两条古丝绸之路并称的三大丝绸之路。

Chinese-existing-earliest-buddha-sculpture(图:四川乐山市麻浩崖墓出土的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佛像)

“南丝路”自四川省成都市出发,经云南省、缅甸国等最后到达印度、西亚等。根据诸多史料证明,“南丝路”比“丝绸之路”(有学术文章也称“北方丝绸之路”)形成更早。

“南丝路”与四川省乐山市有什么关系呢?关系极大——可惜的是,这一重要史实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考古、研究以及形成的成果还远远不够。

在编撰《犍为郡志》时发现:

一、乐山是“南丝路”的重要节点。“南丝路”自成都出发分东西二支,其西支是走西昌到大理(西夷道、牦牛道、零关道);东支则是岷江道、五尺道(南夷道)到大理。二者汇于大理,再出国外。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中外交通线,留下许多遗迹。当时的犍为郡就是其交通要冲,其辖县南安县(约今乐山市)就处在岷江道的中央。而且,居于三江汇合处的南安县,还有沟通东西二支的二条交通线,即青衣江道和大渡河(阳山江)道。

二、乐山有中国最早的石刻佛像“南丝路”在文化上的一大贡献,是它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内地的线路。乐山麻浩崖墓里的实物,以及彭山县(属犍为郡武阳县,一度是郡治)的崖墓里的实物,比西域等地佛教刻像更早。

这说明它是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最早的联系纽带,对中外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著名史地权威方国瑜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指出:“中、印两国文化发达甚早,已在远古声闻相通为意中事。最早中、印往还经过西南夷的交通线,各家所说是一致的,至于取道南海及西域,则为汉武帝以后之事。”乐山城郊的崖墓里,还出土过一些胡人俑,足可以证明当时许多外国人经过、甚至定居乐山,还在乐山打工。

正因为“南丝路”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特别是文化的价值,所以使它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与乐山毗邻的宜宾市(犍为郡僰道县,一度是郡治),正在积极想把“南丝路”的一段“五尺道”挤进世界遗产。

在2012年2月,全国各大媒体报道宜宾市已正式启动“五尺道”文化线路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

现在申报世界遗产的一个趋势之一,就是多地打捆;之二则是出现经过多个国家、地区的文化古道(丝绸之路、大运河)。“南丝路”恰恰就是一个经过多个国家,而且历史非常悠久的古道。既然宜宾市已经启动了,有“南丝路”的各地也可以行动起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