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地首座对台国家级专题博物馆是福建泉州的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内地首座反映大陆与台湾历史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2006年5月27日在福建省泉州市竣工开馆。
泉州市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热闹盛大的庆典与恢宏壮观的博物馆相得益彰。以“天圆地方”为设计理念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带着红白相间的闽台建筑特色,迎接八方宾朋的到来。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发来贺信,说博物馆的建成“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进两岸骨肉亲情,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投资1.8亿元人民币的这项大型文化工程创下了中国国家级博物馆建设史上少有的速度:仅仅历时1年半就完成设计、施工、装饰、布展等工作。
博物馆占地154.2亩,建筑面积23332平方米,高43米,展厅总面积7355平方米,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
在闽台缘博物馆二楼中庭,来宾们看到泉州籍旅美现代艺术家蔡国强创作的大榕树火药爆绘壁画,它有一个很切合博物馆主题的名字《同文、同种、同根生》。
“两岸的关系无法割断。”台湾工党主席郑昭明认为,把历史凝固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不假思索地提供了一个例子:台南的接官亭就是清朝用来迎接大陆派驻来台官员的。
这样的例子在闽台缘博物馆各个展厅随处可见。开馆之时,闽台缘博物馆共征集和复制文物文献约1.5万件,其中有国家级文物129件。展品源自泉州原来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国家级档案馆以及海内外朋友的捐献,其中来自台湾的赠品3000多件,全面展示了海峡两岸在地域、血缘、文化、建制沿革、商贸往来、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历史关系。
“在历史关键时刻,更应该加强了解和交流。”台湾中国艺术协会董事长尚洁梅所理解的“历史关键时期”与“两岸经贸论坛”“十五项惠台政策措施”等两岸近期高频词联系在一起。
建成后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将集收藏、研究、展示、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这可以成为两岸人民交流的新平台。”博物馆展览文本的主要编写者之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林仁川对于博物馆的未来充满期待。对此,台南市文化协会理事长郑道聪用“乐观其成”来表达他的看法。
自5月27日开馆以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该馆已迎来接待350多个团体12万多人次参观,其中港澳台同胞3000多人次,其中包括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等岛内政要莅临参观。
据时任泉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筹建处主任的庄顺能介绍,作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闽台”专题馆于200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乡土闽台”专题馆位于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三楼,展示面积1520平方米,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集中展示闽台共同的民俗习性。
2006年9月28日至29日博物馆迎来6000多人的大型台湾团队参观。这一台湾团队先到莆田谒祖进香,然后分批参观中国闽台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