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获“中国伞都”称号的是福建晋江东石镇
中国伞都
我国是制伞大国,据2006年的数据,我国有制伞企业近2000家,规模以上企业有200多家,行业年销售量达亿元以上的企业已有30多家。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是全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的生产和出口集散地,这里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3家,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有132家。
2003年10月,东石镇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伞都”荣誉称号,是我国首个“中国伞都”。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东石镇素有“海滨邹鲁、仁和之乡”之美誉。晋江市东石镇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方,他们那里的人很勤快,最先办起了,来料加工伞厂,通过努力开起了台商独资伞业企业——富兴公司。
“撑起东石伞,遮遍五大洲”这就是晋江东石镇最响亮的口号,大家都很有气势,积极努力开展伞业的发展。
2002年,东石伞业产值44.47亿元人民币,创汇2亿多元,占全镇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二。东石已成为中国制伞业的生产基地和主要出口集散地。
2002年,东石镇成品伞年产量2.46亿把,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其产品80%出口,出口量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如今东石的雨伞出口到东西欧、南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等很多国外。也曾在各大国际的展览会上展览过,这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个城市。
2006年的数据,东石镇有伞业企业274家,雨伞加工户5443户,从业人员41655人。
东石镇成品伞年产量3.25亿把,占全国的29.5%,其中85%以上出口,出口量占全国的33.6%。东石成为全国最大的伞具制品及制伞原辅材料生产和出口集散地,2005年全镇伞业行业总产值46.98亿元,创汇2.50亿美元。
伞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不过当时它是皇权的象征,称华盖。后来传到日本、欧美,赶上工业大革命,成为一种日用品。20世纪70年代,制伞业在台湾发展起来。当台湾成了世界伞王的时候,东石人遮阳遮雨还是传统的竹笠蓑衣,谁要有一把桐油布雨伞或油纸伞就是宝贝。当时,在外的侨胞和港澳台胞每每回乡会带一些精美的“洋伞”送给亲朋好友,这让东石人开了眼界。
后来,福建省首家外资来料加工企业——梅峰来料加工伞厂入驻东石镇,1982年4月省里还在东石召开来料加工现场会。一位镇干部告诉记者,东石镇伞业的形成很重要一点是引进外资企业福建富兴伞业有限公司,后者又辐射带动周边的肖下、金瓯、凉下等村的伞业发展,形成数个专业制伞村。富兴伞业是东石镇首家台资独资伞业公司。
1990年代初东石镇步入伞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东石第一、第二工业区及梅峰工业区等三个伞业工业区域,占地2000多亩,并逐步建设一个全新的占地1500多亩的东石雨伞城工业区。
福建富兴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萧清伦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说,1980年代中期他在香港工作,多次去台湾考察事务,发现许多女孩子都在厂里做手工缝伞,就产生一个念头:家乡东石有那么多人力资源,不也可以做制伞销伞生意吗?
1987年,他在台湾几经辗转,终于找到生产厂家,高价买回一台制伞具用的高频焊管机,且不惜成本,专门从台湾引进操作设备的技术人才。
萧清伦说,当初那台高频焊管机在台湾卖100多万元,而自己却花了300万元买回,“不过我不悔当初的‘莽撞’,因为这种产品如今走进东石镇千家万户,连普通工都会操作,而且自己制造也不成问题,看到乡亲们把伞业做强做大,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近年来东石镇开发系列长短伞、自开自收伞、环保伞、防紫外线伞等1000多个品种产品,先后申报防紫外线涂层伞布、自收自开雨伞等专利产品18项,有12家雨伞伞头生产企业引进台湾、香港、日本等地生产的塑料机300多台,3家雨伞布料企业拥有台湾喷水织机1800多台,这极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东石镇伞业公会有关人士对记者说,东石制伞业之所以能成为区域产业集群,在于舞活名牌企业。据介绍,目前“梅花”牌晴雨伞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东纶“OK”牌风雨布、振华“雨思梦”牌晴雨伞等3家获省著名商标,集成公司产品被评为省乡镇企业名牌产品,富隆等3家企业产品被授予省名牌产品称号,“旭日”牌晴雨伞在菲律宾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产品,“太阳城”牌晴雨伞更是享誉国内。富隆洋伞有限公司还走出国门,在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国家进行商标注册。东石镇以这些名牌为依托,带动雨伞制造产业链迅速发展。
2003年,中国晴雨伞行业仅评出两块中国名牌,一块是浙江杭州的“天堂”伞,一块便是晋江东石的“梅花”伞。
2006年全国符合竞评中国名牌的11家晴雨伞企业,东石就占4家。
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梅花”牌晴雨伞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和年外贸出口量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分别为233万打、187万打左右,年产值超亿元。
中国晴雨伞名牌——梅花伞
在所有销售商中,日本商人伊藤先生对晴雨伞的质量要求尤为严格。他和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第一笔120万把订单时,在合同上附加一条“质量条款”:如果“梅花”伞出现质量问题,厂家不但全数退赔,还要补偿伊藤所有的销售利润;如果100%不出现质量问题,伊藤愿追加每把0.5元的奖励。当年,“梅花”以优异的品质站稳了日本市场,伊藤先生高高兴兴地把60万元汇票交给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邦。
2007年登陆中国A股市场的梅花伞(002174)是我国晴雨伞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梅花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2005年12月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由原晋江恒顺洋伞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王安邦先生,其控制的恒顺洋伞(香港)有限公司(王安邦先生持有其99%的股权)为梅花伞业的控股股东(占公司上市前69%的股份)。梅花伞IPO后,恒顺洋伞(香港)持股比例为51.52%,仍在公司处于绝对控制地位。
公司主营业务分析梅花伞业主要从事晴雨伞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手动伞、自开伞和自开收伞等三大类产品。
梅花伞是中国《晴雨伞》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董事长王安邦先生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了该行业标准的制定。
公司于2003年3月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成为我国晴雨伞行业中首家通过英国UKS认证和美国RAB认证机构双认证的企业。
梅花伞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优势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公司经过十余年的海外市场拓展,产品累计出口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拥有了稳定的海外客户群体,一度是中国出口额最大的晴雨伞制造商。
金融危机的挑战
2008年的那场国际金融危机,几乎是整个东石伞业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东石伞具有80%是为外商贴牌,而在这之后,全镇全行业贴牌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已经不足50%。
东石伞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石伞业发展了近30年,一直以贴牌为主,对终端渠道的布局与开拓缺乏经验,已经形成了对国际采购商的固定路径依赖,一时改变确实非常难。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必须突围转型。不转型,只能被动“挨打”。
在2010年消化完“金融危机”造成的积压严重的库存后,一批东石伞企开始探索转型之路。而如何转型?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瞄向自主品牌输出的发展新模式上。
过去贴牌生产,由于产品质量不高、附加值低,一个货柜的雨伞有时只能卖3万美元左右,一把雨伞,卖价徘徊在1美元左右。现在主推自己的品牌,由于质量与档次大幅提高,一个货柜,售价通常在16万-20万美元之间,一把雨伞售价超过5美元。
为了激发国外销售商销售东石伞企的自有品牌伞具,不少伞企还投入资金,在销售国家和地区进行品牌推广和品牌运营。
“我们的品牌伞利润率在10%左右,我们拿出5%用作广告费和品牌推广费,2%左右返利给当地的经销商和销售商。虽然利润所剩不多,但是一定要这么做,我们必须先撬动和打开当地的中高端伞业市场。”一位东石伞业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自主品牌的伞具企业中也开始出现。目前在俄罗斯、南美、北美市场上,来自东石的雨伞,质劣、价廉的形象正在全面扭转。
但转型之路比较艰难,晋江经贸局副局长林永红认为,以劳动力为主的各类要素的持续涨价,尤其是缺工,对伞具这样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特别大,单纯的产业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企业的发展困境。
唯有以产业转型、企业创新、品牌打造等手段为基础,全方位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更努力深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方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成立于1995年并于A股上市的梅花伞业,成立之初的主营业务主要是晴雨伞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力及原材料等生产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挤压了制伞行业的利润空间,传统经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
2012年,梅花伞业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跨行业收购,新增大宗贸易及矿业(黄金采选)业务。然而,受有色金属市场需求疲软,黄金价格走低的不利影响,此次的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2013年上半年梅花伞实现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87.93%至5.75亿元,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下滑378.8%至亏损391.99万元。
2013年10月23日晚间,已停牌超过一个半月的梅花伞(002174.SZ)发布公告,公司拟出售全部资产及负债,并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10月24日,梅花伞复牌呈一字涨停。
据悉,游族信息全部股权评估价值为38.67亿元,而其净资产为1.14亿元。根据预案,梅花伞拟将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厦门梅花实业有限公司,交易价格为26917.44万元。同时公司拟以向董事长林奇等8名交易方非公开发行1.93亿股,发行价格为20.06元每股,交易总价为38.67亿元。
交易完成后,游族信息董事长林奇将持有上市公司33.31%股权,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成为2013年资本市场第一桩借壳上市案例。
这桩借壳生意意味着,原来的“梅花伞”由伞具制造商的角色变成了一家网络游戏类上市公司,而A股市场上已没有伞业制造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