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慢阻肺防治示范基地组建于广东翁源县

2012年7月,国家“十二五”支撑科研课题《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技术转化研究》韶关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建设协调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基线调查活动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慢阻肺防治示范基地在翁源建立。

该课题组将在翁源设立示范基地,利用3至5年的时间,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慢阻肺诊断和防治知识的培训,并对居民进行慢阻肺筛查工作。

该慢阻肺治疗基地除了临床治疗当地慢阻肺患者的工作外,还将负责研发适合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和药物。

慢阻肺疾病防治研究项目是中国国家科技部专项课题,由中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领军人物钟南山院士负责,该科研团队于当月9日进驻基地,进行为期3至5年的实验、治疗和社区宣传。

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冉丕鑫教授称,经过十年的定点调查、诊断、研究,发现在中国40岁以上的人中100个有近10人患有慢阻肺病,且男性居多。患病的主要原因包括吸烟、烹饪时使用煤炭、生物燃料以及厨房通风环境不好等因素。

冉丕鑫告诉记者,由于慢阻肺的诊断主要靠肺功能检查,但在中国做此检查的非常少,农村地区就更加难,因此往往造成该病难以在初期被发现。冉丕鑫说:“在中国,城市人口十大死因慢阻肺居第四位,在农村居第三位,但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治疗技术。”

慢阻肺综合治疗基地除了对当地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民众进行临床治疗外,还负责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和药物,建立本专业的行业指引,研制传统中药抗呼吸道病毒有效成分筛查和评价技术规范,开发外科手术器械和方法等。

冉丕鑫表示,待翁源的慢阻肺治疗基地成熟后,将在广州、北京、上海、杭州、武汉、沈阳六地建成慢阻肺呼吸疾病诊疗中心和综合防治研究基地。

目前国内慢阻肺治疗仍存在着不规范、不恰当和延误治疗等种种情况。首个慢阻肺治疗基地的建设,也希望能规范化治疗慢阻肺,有效防止该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项目研究成果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提高我国民众慢阻肺防治水平。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慢性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多达2.1亿患者受到”慢阻肺”的困扰。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人死于慢阻肺。

人们口中的慢阻肺(COPD)其实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由于气道阻塞、肺部受到破坏而导致的疾病。患有慢阻肺的病人,生活质量会大大降低。

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慢阻肺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可产生类似的炎症过程,从而导致慢阻肺的发生。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目前普遍认为慢阻肺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CD8)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除炎症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及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也在慢阻肺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慢阻肺若不规范治疗,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往往在10-20年的时间里可发展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甚至多个器官的功能衰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