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因违法被强制退市第一股是珠海博元投资

2015年3月31日起,博元投资(600656.SH)被上海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变为“*ST博元”。

与此前“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不同,博元投资是因为涉嫌重大违法且被移送公安机关。证监会对博元投资的处理,标志着“强退时代”来临。

3月27日,博元投资公告称,该公司于当日收到了上证所的函,由于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证监会已将其移送公安机关,并将进行公开通报。

随后,在证监会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称:珠海上市公司博元投资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以及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不仅被广东证监局立案调查,而且已被依法移送到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同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将自3月31日起依法对博元投资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股票证券代码“600656”保持不变,证券简称变更为“*ST博元”。股票进入风险警示板交易满30个交易日后将被依法暂停上市。

邓舸指出,博元投资违法行为十分严重。经查,2011年4月29日,博元投资曾公告称,已累计收到珠海华信泰支付的股改业绩承诺款2.77亿元,以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共计约1.6亿元,两者合计约4.38亿元。至此,珠海华信泰承诺已履行完毕。但实际资金根本没有到位。

为掩盖这一事实,博元投资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在财务报表中严重造假,造假的金额巨大。

2011-2013年年报中,分别虚增资产达3.47亿元、3.64亿元、3.78亿元;虚增同期负债1223万元、876.26万元、1017万元。

邓舸表示,追溯调整后,博元投资连续四个会计年度资产均为负值,并明确表示,博元投资的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涉嫌信披重大违规,为此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有着25年上市历史的“博元投资”,前身为被市场尊为“老八股”之一的“浙江凤凰”,通过复杂的股权倒手游戏,至退市前最后的控股股东是珠海华信泰,因此被称作“珠海上市公司”。

在证监会发布会后,珠海市金融工作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比较震惊,正在调查情况,这对我们珠海市资本市场形象有较坏影响。”

博元投资并非中技系唯一存在上述情形的上市公司。鼎盛之际,除了博元投资,中技系还一度控制*ST成城、*ST国恒、*ST国创、恒立实业等5家上市公司。

时至今日,中技系已经走到覆灭的边缘。目前全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除了恒立实业已经结案外,其他几家至今仍在调查之中。其中,*ST国恒已经分别于2011年7月20日、2012年8月21日、2014年5月21日三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博元投资的例子说明资本市场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监管层的执法力度在加强,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立场更加坚决,监管重点由过去注重财务指标,向信披真实性和财务指标并重转变。”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称,这也意味着,对上市公司信披提出了更高要求。

“A股市场上欺诈发行、虚假信披一直无法根绝,个别上市公司甚至公然欺诈上市,对整个市场风气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一些造假的公司,付出的代价与收益不成比例。通过这个事情,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如果继续造假,造假者可能得不偿失。”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

2016年3月21日,上交所公告指出,终止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

“博元投资”股票2015年5月28日起暂停上市后,未能在中国证监会作出移送公安机关决定之日(2015年3月26日)起的12个月内恢复上市,公司股票因此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ST博元成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首家因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被终止上市的公司

成清波和他的中技系的崩溃

成清波发迹:“空手套白狼”

成清波出生于196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老家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一所乡村中学担任数学教师,29岁时考入中南财经大学会计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进入深圳市蛇口招商局工作,后来又在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财务经理。

从乡村教师到亿万富豪,成清波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

他的事业发轫于1996年。这一年,他成立了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技实业”)。并于1998年成为国泰恒生投资管理(集团)公司(下称“国泰恒生”)实际控制人。以此为雏形,之后一路膨胀,中技系最终成形。

作为中技系核心的成城国际控股集团(下称“成城国际”),其在一则公开资料中宣称,公司成立的十年间累计投资超过200亿元,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天津、重庆、武汉、长春等多个国内主要城市,业务涵盖地产、电力、铁路、金融、高科技、化工、工程、商业资产八大领域。成清波本人也在2005年前后多次登上各种富豪榜,最辉煌时排名胡润富豪榜97位。

1996年成立时,中技实业注册资本只有100万元,2001年8月才增资至1300万元,由成清波持股40%、张红英持股60%,变为国泰恒生持股92.31%,张红英持股7.69%。1997年1月,中技实业注册资本再次增加至4700万元。又经过两次增资,2005年中技实业注册资本达到5.07亿元。2003年国泰恒生的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在此过程中,成清波是如何实现从乡村教师到身家亿万的超级富豪的巨大跨越的?

按照成清波200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其“第一桶金”来自1996年“中国房地产年鉴”。此后,他向外界透露,其从1995年就开始经营商业地产项目。而对于上述自相矛盾的说法,外界一直将信将疑,实业+资本发家等说法也在坊间纷传。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说法不足为信。“他早年在深金田做财务经理,这段时间认识了不少金融业的人,最初的资金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一位市场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其另外一部分资金,可能来自民间借贷,部分甚至可能是“高利贷”。包括其后来控制多家上市公司,部分资金就来源于此。

成清波发家,有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讲述。2002年4月起,中技实业通过分别受让物华股份3家法人股股东所持股权的方式跻身第二大股东,持股达到2373万股,占比21.57%;2003年12月,中技实业通过协议受让方式购入哈尔滨供销物资集团公司所持物华股份法人股950.4万股,以28.77%的持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股权变动期间,物华股份原第一大股东中国再生将1400万法人股转让给深圳晋鑫源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晋鑫源”),因无法还债,晋鑫源又将其中的1250万股转让给深圳红旗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红旗渠”)。此事后来引起轩然大波,成清波的收购资金开始受到市场质疑。

据《南方周末》报道,中华供销总社曾受到举报,中技实业、红旗渠、晋鑫源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晋鑫源董事长王勇,是中技实业的办公室主任,背后控制人均为成清波,而收购资金主要来自物华股份时任董事长张玉琦。张玉琦2001年初给成清波的公司打款4000万元,并商定每年返还800万元资金占用费。

构筑“迷宫”

和所有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各系资本集团一样,成清波操控中技系的手法也极为隐蔽。除了ST成城之外,在*ST国恒、*ST国创、博元投资以及恒立实业等四家上市公司中,成清波及其中技系并未直接现身。虽然外界此前也屡有质疑,但其一直矢口否认。

业内人士认为,成清波能够一直置身事外,主要得益于他对旗下企业极为隐蔽的控制手段。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成立了大量子公司,搭建了错综复杂的中技资本“迷宫”。

在成清波控制的企业中,有两大共同特点:一是股权代持,且股权变动极为频繁;二是股权结构设计复杂,通过层层持股掩人耳目。这两种控制方式交错纵横,形成复杂股权结构网络,外界往往难识其庐山真面目。

“很多融资活动都是通过子公司进行的,拿*ST国恒来说,母公司一直没有什么业务,而且至今控制不了各家子公司。”一位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透露,在成清波控制的数量众多的子公司中,不少是“空壳”公司,根本就没有开展业务,甚至有些根本不存在。

*ST国恒堪称最好的例子。按照*ST国恒2009年公开披露,深圳国恒最初由胡学军和向兴两人出资,分别持股60%、40%。2004年,彭章才从胡学军手中受让了60%股份,成为深圳国恒大股东,进而实际控制*ST国恒。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资料显示,2003年12月14日,国泰恒生以“友好协商”方式,将其有的90%上海国恒股权无偿转让给深圳国鑫泰公司。而上海国恒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1月的上海东晟投资集团,出资人为董理、丁光孟、上海东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03年5月,国泰恒生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国恒90%股权。当时国泰恒生的股东亦为3名自然人,成清波赫然在列,持股比例为40%,盘继顶、成清泉则分别持股30%。此后,成清波曾担任上海国恒法定代表人和董事,同年9月换为李晓明。

深圳国恒原名国鑫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5月,该公司更为现名,此后其法定代表人也由唐玉红变成李晓明。表面上看,国泰恒生、深圳国恒并无关系,但无偿转让上海国恒股权、深圳国恒出面收购上市公司*ST国恒,在时间上却配合得“天衣无缝”。就在当年5月,深圳国恒通过受让1.5亿股,成为*ST国恒二股东。一系列股权转让后,成清波和中技系早已“置身事外”。

代持在深圳国恒身上也有体现。据《南方周末》2004年报道,2003年时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唐玉红,当时是中技实业的卫生清洁员,根本不具备成为深圳国恒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技能和资金实力。

这在成清波控制博元投资时同样出现过。2009年,经过激烈竞争,成清波最终取得控制权,但在此过程中,董事长之职一直由余蒂妮出任。余蒂妮名义上为珠海华信泰投资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控制博元投资。而后经证实,余蒂妮和李晓明是夫妻关系。

另外,受让*ST国创股份的几家公司,也均与成清波及中技实业关系密切。*ST成城2009年披露定增方案时公告称,其收购标的之一中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中技科技”)历任股东中,深圳益峰源曾短暂现身。此外,高达汇峰等在2003年成清波控制ST成城、2004年和2007年*ST国恒收购上海金芝置业、深圳利捷时,与红旗渠和越通恒都曾出现。而深圳莱旭的股东向开祥,则曾是晋鑫源公司股东,控制ST成城时,晋鑫源也曾经与中技实业共进退。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中技系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资产收购或确定定增对象时,可能有部分就是成清波或中技系代持或者“陪标”;或是通过出中介费的方式,拉几家投资人认购,禁售期满后,释放一些利好消息,让对方包赚不赔。通过这种方式,成清波认购的股票锁定期较短,到期后就可抛售或者抵押融资。而且,其自身用于认购的资金,也是从别处拆借而来。

*ST国恒与上海伊航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的债务纠纷,使得这种运作模式浮出水。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5月,ST国恒在增发前,与伊航信息签订《非公开发行股票市场推荐协议书》,由后者推荐他人认购其定增股票,深圳国恒向伊航信息支付1215万元推荐费。但在支付100万元后,ST国恒就再也未曾付款。

通过代持和层层自然人持股设计,无论是抛售股票,还是注入资产、定增、挪用资金,似乎均已与中技系无关,成清波本人也得以摆脱干系。

资金链紧绷

2013年11月,上海优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优道投资”)理财产品出现兑付违约,开始暴露了中技系几近绷断资金链。

“大概在7个月之前,警方就找过成清波,至于拘留还是协助调查,我们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警方当时明确要求他在限定时间筹款。”一名理财产品投资者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他们多次询问案情进展,警方均表示,资金去向复杂且涉及办案秘密,因此不便透露,但会尽力侦办以保障投资者权益。

自控股ST成城之后,成清波从各种渠道所获资金的具体数额,外界已无从得知。但记者按公开披露信息测算,仅减持所持上市公司股票,成清波就获得资金11.5亿元左右,加上向*ST国恒注入资产所获9.23亿元,金额共计接近21亿元。

若计入*ST国恒“失踪”的9亿元募集资金,*ST国创向深圳莱旭公司注资的1.5亿元,通过转让湖南成城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占用的2.1亿元,通过这几家上市公司,成清波至少“抽血”近34亿元。

而深圳信用网信息显示,中技系目前被立案执行的债务纠纷共计15笔、金额20.8亿元;2014年5月,因中技科技2010年3月在农行深圳分行贷款3.3亿元逾期未还,被银行告上法庭。

另外,自2010年以来,成清波先后通过国联信托、中航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筹集资金近23亿元;而*ST国恒和ST成城披露的对外担保、债务纠纷也分别达到15亿元、10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加上成员企业的零星负债以及优道投资募集的13亿元,若不考虑重复计算的因素,成清波及其中技系这些年来已累计欠账近120亿元之巨。

这也就能理解曾经号称资产超过200亿元的中技系,居然无力偿付数亿到期理财产品的真正原因了。然而,巨额资金究竟哪儿去了?
一个未证实的说法是,上述巨额资金已有相当部分被成清波转移至境外。

“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还不跑,在国内等着人来抓?”上海一名与中技系有过接触的商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于“转移出境”的说法,该人士表示“不太可信”。

“钱可能主要是拿去堵窟窿了,摊子铺得太大了,一部分资金拿去还高利贷了,拆东墙补西墙,窟窿越来越大。”上述商界人士称,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成清波的资金链一直不健康。“成清波的人品可能也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钱并没有被他拿去‘花天酒地’。”他补充道。

实际上,早在2008年,成清波的资金链条就已经出现问题。深圳信用网信息显示,2008年7月中技实业一笔债务被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执行,但金额仅为418万元。到了2009年,就出现3笔总金额达1.58亿元。

《第一财经日报》调查的情况显示,2008年11月9日和12月3日,因合同、股权转让纠纷,中技实业持有的ST成城160万股和2080万股,先后被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法院、湖北恩施州中院冻结,合计金额约4100万元。此外,因拖欠工程款,中技实业还被武汉建工三公司、武汉中生建工集团等四家企业起诉,而其所欠工程款最多的一笔也仅有896万元,四笔合计2576万元。

另外,中技系成员企业北京天桥建设集团亦因债务纠纷,在2008年至少五次与债权人对簿公堂,其中涉诉金额最少的仅有几千元,而欠款时间长达数年。但上述各项债务相加,总额也不到3亿元。

一位中技实业前员工向记者透露,由于债务大量违约,资本腾挪越发艰难,2009年前后成清波资金链就已出现问题,真正的危机是出现在2010年以后。2009年,*ST国恒完成定增后,其股价一路下跌,到2012年解禁时持股市值不足2.2亿元,市值比3年前蒸发了50亿以上,不足以偿还债务。

公开信息也显示,中技系的绝大多数债务违约也是从2010年以后开始。据深圳信用网资料,其债务违约最多是在2012年,最大一笔金额达到11.17亿元。

“股市不好,资本运作越来越难,应该从2010年开始,他就迅速开始走下坡路。”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2009年前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评价曾经盛极一时的“德隆系”是空中楼阁,而他自己进入的领域,如高速公路、商业地产等属于现金流充沛的领域。

不过,成清波仍未能摆脱“德隆系”的结局。有市场人士分析,一方面,高速公路、商业地产等业务,并未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最为关键的,中技系大量资产都是劣质资产,没有多少能力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在其控制的几家上市公司中,ST成城、*ST国恒常年游走在亏损边缘。一些劣质资产注入后,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更差、股价表现更加不理想。

而上述商界人士称,只能通过高利贷方式筹集资金,不少资金成本高达40%。根据*ST国恒披露的信息,2010年4月,珠海华信泰投资有限公司向陈壮群借款1.85亿元,使用期为60天,*ST国恒、成清波、李晓明共同提供无限连带责任担保,月息高达2%。“最开始债务规模并不大,但到后来越滚越大,窟窿就堵不住了。”该人士称。

黄粱一梦

资金链不健康,成清波就一直没有觉察?

一位市场人士的说法是,成清波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十多年前其就试图控制信托公司或是券商。但无奈的是,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最终成为“黄粱一梦”。

“就算是后来几家上市公司增发没能完成,但只要控制一家金融机构,整盘‘棋’就一下子活了,否则只能是输。”上述市场人士认为。

市场确实给过成清波这样的机会。2002年,信托行业开始大规模整顿,大量信托公司合并重组,而券商行业亦因挪用客户保证金等问题进入整顿浪潮中。

机会由此产生。成清波最早瞄准的信托公司,是由四川信托、四川建信合并组建的华丰信托。2003年12月,中技实业曾与四川方面签订协议,出资6亿元,持有华丰信托51%股权,但最终未能如愿。次年底,中技实业准备以6000万元保证金,受让华侨城集团、深深业持有的蔚深证券40%股份,但亦未获得证监会批准。

成清波在金融领域最后一搏,是试图控制原海协信托。海协信托前身为喀什信托,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3.15亿元,最早曾被资本大鳄“德隆系”染指。2004年,“德隆系”崩溃,海协信托业务逐步陷入停顿,这让成清波看到了希望。2007年8月,成清波通过其实际控制的四维控股,受让山东海川集团控股公司、中铁十八局分别持有的16.65%、21.45%股权。

不过,由于海协信托业务陷入停顿并转向重组,经过一番激烈争夺,其控制权落入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手中,并迁址上海更名为陆家嘴信托。至此,成清波金融梦彻底破碎。

成清波介入金融行业何以失利,外界至今不得而知。上述市场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成清波“野心太大”,时值“德隆系”等资本系族崩溃,其试图控制金融机构的做法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二是此前成清波资本运作多有“擦边球”甚至违规之处,监管部门已有所察觉。

收购海协信托失败后,成清波迅疾展现了他财技的另一面——推动被其控制的上市公司重组。“前面借的钱还不上,把口碑搞坏了,银行又贷不到款,融资渠道基本上都已经被堵死了,最后只能寄希望于定向增发。”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2009年10月,经过多次波折,*ST国恒终于成功增发,非公开发行6.8亿股,募集资金21.13亿元,其中深圳国恒认购1.01亿股。

不过,除*ST国恒定增外,成清波竭力推动ST国创、ST成城、博元投资、恒立实业等四家上市公司重组、定增,迄今为止无一成功。

2009年6月25日,ST成城股东大会通过决议,拟以2.68元/股的价格向中技实业发行6.47亿股,筹集资金17.33亿元,用于收购中技科技、成城达、成城园三家公司100%以及成城发90%股权。但方案提交后,两次被证监会打回修改。2013年2月2日,ST成城公布新的定增预案,拟募资45亿元用于增资并收购贵州盛鑫矿业100%股权。按照预案,此次增发中成清波将独揽5亿股,所需资金共计18.75亿元。

该方案也无疾而终。此后2013年5月21日,ST成城再次修改方案,拟向成清波、上海芮森投资等定增3亿股,募资14.04亿元,其中成清波认购9000万股,收购资产则变成了页岩气。但成清波已巨额债务缠身,不具备认购资格,定增最后被取消。

类似手法也被用在恒立实业、博元投资、ST国创等公司身上。“如果定增成功,通过高溢价注入资产,就能从中间赚一大笔差价,解禁后要是股价上涨,抛掉后不但能还掉债务,还能大赚一笔,所有问题都将因此迎刃而解。”一名长期关注中技系的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然而,机关算尽太聪明,误了卿卿性命。“成清波之前对形势估计还是比较乐观的,但没想到一个都没弄成。”上述市场人士说,“其实他没有多少钱,根本就不是什么资本大鳄,否则就不会弄到今天这个地步。”

2014年5月,成清波被上海市公安局经侦部门拘捕,其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十余年的中技系,随着控股的上市公司一家家被ST和退市,或许会慢慢走向消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