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见于记载的私人刻书家是唐代的纥干泉
在中国古代,私家刻书又称私人刻书,简称私刻或家刻,是指私人出资刊刻图书。
由于刻书人以自己的名望为重,往往对于书本进行精细的校订或选择优秀的善本作底本进行翻刻,所以,一般说来,私刻本的质量是较高的。
私刻本往往以“某堂”、“某斋”、“某宅”、“某府”、“某家熟”等字样为标记。
我国古代私家刻书始于唐代,见于记载的最早私人该书家是唐代的纥(读音“何”)干泉。唐代范摅《云溪友议》记载说:“纥干泉苦求龙虎之丹十五余稔。及镇江右,乃大延方术之士,作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期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
纥干泉,字咸一,山西雁门(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人,唐宣宗大中元年至三年(847-849)任江南西道观察使。
唐代道教盛行,帝王高官多笃信道教,迷信金丹,以为吃了可以长生。纥干泉就是其中一位,他相信龙虎丹。
《刘宏传》是其集中一批道士而作的烧炼之书,雕印几千本送给京城内外的同好,正合当时风尚。这段文字不仅是有关江西刻书及道教著作刻印的最早记载,而且是私人刻书的最早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