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尸”字指摆上祭坛扮演祖先的小孩

中国汉字“尸”字最早指的绝非死尸。死尸繁体作屍,为晚造字。甲骨文尸象人蹲踞之形。

古代在祭祀祖先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代表祖先的偶像,商周时代清寒没有用于悬挂的肖像,祭祀祖先时要让一个小孩子坐在祭坛上扮演受祭祀者,这个小孩就叫做“尸”。

“尸”字在甲骨文就像一个腿部弯曲的人。这个小孩一般选受祭祀者的孙子,而在祭坛下顶礼膜拜的则是受祭祀者的儿子,也就是他的父亲。

因此“尸”最早的意思是指代表先祖受祭的孝孙,在祭祀时仅仅是先祖的替身,是先祖灵魂的附体,在祭坛上什么事也不用做,只需要坐在神位上即可。

由于“尸”位是一个非常崇高的位置,所以身居高位而无所事事的人就被斥为“尸位素餐”。

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遗址里出土过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塑人像和小型的人像,这些人像是不是用于祭祀的“尸”?现在还没有充分的证据可以作出肯定的结论,但他们应该是受人朝拜供奉的对象,这是没有疑问的。

用真人来扮演“尸”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以只有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才会这样去做,平时应当是用简易的象征性物品来代替,这就是后来书写有受祭祀者名讳的牌位。

商代的牌位在考古中没有发现实物。但是在甲骨文中见到商代的人在祭祀他们的远祖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的时候分别在他们的名字“甲”、“乙”、“丙”“丁”外面加上一个外框,学者们认为此框代表正视或侧视的壁龛。

把受祭祀的祖先的名讳放在壁龛里,应该是书写在木牍或竹简上的,这就是后世的牌位,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尚未用文物或史料发现。

商代卜辞常见“尸方”,乃指山东半岛,因为彼邦之人习惯蹲踞,不像中原的文明人席地而坐。尸夷二字古音相同,所以“尸方”之人后来又称东夷。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