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部兵制专著是南宋的《历代兵制》
陈傅良是南宋时期永嘉派的著名学者。他为学重“经世致用”,为官“抗疏忠恳”。所著《历代兵制》是我国第一部兵制专著,也是研究古代兵制的重要参考书。
兵制专著《历代兵制》
《历代兵制》在陈傅良去世时尚未脱稿,题名为《周汉以来兵制》,到后来刊刻时才定为现名。现存有《墨海金壶丛书》、《守山阁丛书》、《长恩书室丛书》、《瓶花书屋丛书》、《学海类编》、《兵法汇编》、《四库全书》等刊本。全书八卷,约3.5万字。
《历代兵制》以年代为经,先后记述了西周、春秋、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的兵制及其沿革。对西周的乡遂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南北军)、郡兵(轻车、材官、骑士),南北朝、隋、唐的府兵,唐代的彍骑、禁军,北宋的禁军、厢兵、藩兵,都做了详细的记述,从中可以看出后代兵制对前代兵制的继承关系和发展概况。
其内容包括军队的编制、指挥、调发和宿卫番上,武官的选任和将帅的职权、兵员的征募和训练,兵种的区分和组织管理,纪律号令和赏功罚过、武器装备和供给军需等。
陈傅良在书中采用古代兵制与宋代兵制对比的方法,反映自己的观点,指出宋代兵制的流弊,希望当权者能够采纳他的建议,进行兵制改革。
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陈傅良当南宋之时,目睹主弱兵骄之害,故著为是书,追言致弊之本,可谓切于时务者矣。”
通观全书,可以看出陈傅良在评论历代兵制的得失中,对兵制问题的主要看法。
其一,在军队的统御关系上,他主张“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权”。他推崇西汉“重兵悉在京师,四边但设亭障”的做法,使“天下之兵皆内外相制”。
其二,在兵农关系上,他主张寓兵于农,兵农合一,耕战兼资,有事出战,无事归农。他称道唐朝的“府兵之制,居无事则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劳均佚”,“民有常兵而无长征之劳,国有常备而无聚食之费”。
其三,在治军问题上,他主张重训练、严纪律、一号令、明赏罚。即对士兵须加强训练,让其熟习武器的使用技能,才能练成精锐之师。治军要纪律严明,号令统一,赏罚公平,才能士气旺盛,人不敢怠慢,做到“兵虽少而至精”。
《历代兵制》首开兵制研究之风,至今仍不失其借鉴价值。但有些看法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首倡兵制研究的陈傅良
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瑞安(今属浙江省温州市)人。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生,自幼聪慧敏锐,好学深思,加之家学熏陶,为文自成一家。
后拜著名学者郑伯熊、薛季宣为师,共开永嘉学派之先声。
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陈傅良登进士甲科。
光宗时(公元1190—1194年)为起居舍人,因进谏未被采纳而辞官。
宁宗即位(公元1195年)后,召为中书舍人,兼侍读,官制宝谟阁待制。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去世。死后谥“文节公”,学者们称他为止斋先生。
著有《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止斋论祖》、《止斋文集》、《历代兵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