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墨锭发明于东汉时期
东汉时,人们发明了墨锭。
墨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经过压模、出模等工序制成的墨锭,但是由于墨锭要用胶做黏粘剂,很难保存久远,因此在考古中很少发现古墨。
1978年,安徽祁门出土的唐代文府墨
1995年江苏宝应出土的北宋东山贡墨
1977年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出土的叶茂实墨
1958年山西大同出土的元代中书省墨
这些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有限几块年代较早的墨。
由于墨锭的出现改变了研墨的方法,因此以后的砚台就不再附墨石了。
东汉时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官府设有专管纸、墨、笔等文具的人员;
三国时韦诞制出了被誉为“一点如漆”的佳墨;
北魏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留下了最早的一篇讲制制墨工艺的《合墨法》;
三国曹植在诗中提到的“松烟墨”,不仅是优良的书写材料,也是印刷的上好着色原料,用来印书,字迹清晰均匀,不会模糊漫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