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推拿按摩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
推拿按摩作为我国医疗保健的一种方法,可能起源于先人们在劳动时身体扭伤不适,总会不由自主地用手在伤痛之处来回按压,以求减轻病苦。
天长日久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挺管用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便逐渐地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拿按摩方法。
早在《黄帝内经》中,推拿按摩就被列为中医治病的疗法之一了。《灵柩-九针篇》说:“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西汉时,推拿按摩方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痏”,已把按摩作为配合治疗创伤出血的方法。
真正标志推拿按摩正式成熟并形成体系的,则是我国推拿按摩史上的第一部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的推行于世。
《黄帝岐伯按摩》全书10卷,年代为秦汉时期(见《汉书-艺文志》)。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在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0年)推拿按摩体系已经形成。可惜此书后佚失不传,只有书目可供参考,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推拿按摩发展史上的一大损失。
由于推拿按摩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重视,自隋朝开始,太医署设医科、按摩科、咒禁科等,后来唐承隋制,于太医署分科中也设有按摩科。
唐朝太医署规定,按摩科设博士,师4人,工16人,学生15人。从此,按摩不仅完全独立成科,并且在教学上形成了一套传授制度。
推拿按摩在宋元明清几代,还有所发展,尤其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用器械模仿按摩手法,制成的按摩器。
今天,故宫的御药房里还藏着乾隆、光绪期间的两件按摩器,一件是由三颗蜜蜡朝珠做成的,一件是由金星石雕成瓜棱形的按摩器,这个革新创造为祖国医学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推拿按摩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经络。《黄帝内经》中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
2、调和气血。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营卫”。这里的“运旋营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用现代医学解释,就是推拿按摩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通过按摩可以使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噬菌能力,也就是加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推拿按摩手法因历代医家的研究发现而出现了很多种,但归纳起来,常用的不外乎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八种。
推拿按摩手法由于具有简单易学、便于操作、疗效显著、费用低廉、无毒副反应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按摩疗法被公认为非药物疗法的代表,深受国内外各届人士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