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温补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明代名医张景岳

明代张景岳是温补学派代表人之一 ,尤其擅长应用熟地,有“张熟地”之美称。

《本草正》中人参列于山草部首位、熟地列于湿草部首位,并居四维中的两维,足以说明景岳对这两味药的重视。景岳在新方八阵益气补血配伍治疗中最常用的是熟地配人参。

熟地是一味中药,张景岳常善用、巧用、妙用熟地于温补之剂中,不仅如此,他还曾用熟地解救难民。

1596年的秋天,张景岳路过柳庄,听到村前哀声连天,一问才知村中的青壮年都被征兵,村中老幼妇孺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就把土茯苓当成食物来吃,结果寒伤脾胃,腹胀便秘,惨死无数。

张景岳急忙将随身所带的熟地分给村中饥民充饥,并且劝慰村民到山野采挖生地,蒸晒后变成熟地再吃,这样既能解除饥饿,又能养血润肠。

张景岳辞别父老乡亲时,村民们依依相送。由于村民只知其姓,不知其名,又因他用熟地救命之故,就纷纷夹道高声大喊:“张熟地”。

张景岳作为明代名医,在疾病治疗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医著宏丰,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又号通一子,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张景岳医术高超。

有一次,一位妇女前来求治。她多年以前就患难与患了心腹疼痛的病。刚开始发病时,常常几天不能进食。数年之后,一旦发病就会吐出蛔虫。

刚开始吐的虫子数量还比较少,后来则一吐就是一二十条。找了许多医生来看,他们都给她用驱虫的药,虽不断驱虫,但虫也在不断孳生,所以,这病一直没有彻底好。

张景岳诊脉后,问她是否喜欢吃生冷瓜果。病人很奇怪。张景岳说:“就因为你喜欢吃生冷瓜果,所以你的脾胃虚寒。阴湿之地,是虫子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要治你的病就要温补脾胃,祛除完寒湿,这样虫子就不会孳生了。”

这位妇女吃了一段时间张景岳的温脏丸,病就彻底根除了。

他不仅善用温补,还常常出人意表地用药解除病人痛苦。

善用温补,却很少知道他还有一段急智解危的故事。

一户姓王的人家有个儿子,刚满一岁。一日,母亲随手拿一枚钉鞋的圆铁钉给儿子玩。小孩不知,误塞入口中,吞到喉间出不来。其母见状大惊,忙倒提小孩两足,欲倒出铁钉,哪知小孩反而鼻孔喷血,情况十分危急。孩子的父母连呼救命。

恰好张景岳路过里,他见状急命其母将小儿抱正,小儿“哇”地一声哭开了。张景岳断定铁钉已入肠胃,小儿父母早吓得六神无主,连声哀求张景岳想想办法。

张景岳陷入沉思中,他记起《神农本草经》上有“铁畏朴硝”一句话,想出一个治疗方案。他取来活磁石一钱,芒硝二钱,研为细末,然后用熟猪油、蜂蜜调好,让小儿服下。不久,小儿解下一物,大如芋子,润滑无棱,药物护其表面,拨开一看,里面正包裹着误吞下的那枚铁钉。小儿父母感激不已,请教其中的奥秘。

张景岳解释说,使用的芒硝、磁石、猪油、蜜糖四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若没有吸铁的磁石就不能附在铁钉上;磁石若没有泻下的芒硝就不能逐出铁钉。猪油与蜂蜜主要用于润滑肠道,使铁钉易于排出,另外,蜂蜜还是小儿喜欢吃的调味剂。以上四药同功合力,裹护铁钉从肠道中排出来。

小儿父母听完这番话,若有所悟地说:“有道理!难怪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原来各味药在方剂中各自起着重要作用哩!”

张景岳之所以有如此精湛的医术,与他的身世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出生于官僚世家,从小聪明好学。父亲通晓医理,所以,张景岳很小时候就跟随父亲学医。

到他十三四岁时,父亲就带他进京拜名医金英为师,尽学了金英的医术。

他青年时广泛交游,接触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的理学和道学思想,以及天文、音律、兵法等思想,在融会贯通的过程中,他对医学有了更多的领悟。

张景岳性格豪放,精通武艺。他壮年时投笔从戎,参军幕府,到过河南、河北、东北等广大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因治病救人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到了老年,感觉到明末的政治局势已无可为,于是解甲归隐,潜心于医道,关著书立说。

张景岳在医学研究上非常重视《内经》,对《素问》、《灵枢》研究了30多年,撰成《类经》32卷、《类经图翼》11卷,晚年又撰成《景岳全书》64卷。

《景岳全书》内容丰富,囊括理论、本草、成方、临床各科疾病,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全面而系统的临床参考书。

他是最早把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的医家

在医学思想上,张景岳属温补学派,他初创了“温补学说”,提出“阴常不足,阳本无余”的著名论点。

他认为人的生气以阳为主。他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攻邪必先扶正,反对轻率地使用寒凉药和攻伐方药,而以温补为宗。

滋阴学说的出现之后,由于学术新颖而又运用方便,因之曾经轰动一时,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临床运用之后,滋阴之弊也就表现无遗,所谓滋阴之弊,其实只是指丹溪之用药而言,由于丹溪学术原宗于河间寒凉学派,所以用药不免偏于寒凉,而丹溪当时最喜欢采用的滋阴药,是知母黄柏地黄等为主。 因此久用寒药之后,对于一些体质虚寒之病者,就会出现其他的副作用。

肠胃消化机能减弱、食欲不振、性机能衰退、身体怕寒等等、衰弱性反应,为了改进这些临床上的反应,所以演变出桂附地黄丸、右归丸等方剂。方内喜用肉桂、附子、干姜、鹿茸等等温热性的药物,加入滋阴药中作治疗。

一方面可以抵消滋阴药的寒凉,和抑制人体生理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强病者的新陈代谢作用,对虚弱性的疾病治疗大大增加其治疗功效。为了将这种用药方式与滋阴学派的用药方式区隔,所以称之为温补学派。

温补学派的发起人是明代名医薛己(薛立斋)。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早年颇受丹溪影响,后来年龄较大,临床见识渐多之后,对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思想,就更大加反对。

虽然张景岳不仅在滋阴学说的理论中,有突破性的思想,而且创造了右归丸等方剂。其他的温补派名家,如薛立斋、赵献可等人,只不过在六味丸和八味丸的运用上有所增入,其贡献上是远不如张景岳之成就。所以后世医家,有以张景岳为温补学派的创始人,但因为张氏的医术,有承袭薛己的学术情形存在,若尊称之为创始人,则于理不合,不过一代宗师之名,张氏却可以当之而无愧。

张景岳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后世医学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古今图书含集成医部全录》中称他为“医术中之杰士”。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