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1912年从比利时鲁汶大学地质系毕业,获得其地质学的博士学位,时年23岁。
回国后,他任职于1913年刚刚成立的北洋政府工商部地质调查所,1921年任代理所长,1922-1931年兼任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26年任地质调查所所长,直到1938年担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后辞去所长职务。
任所长期间,翁文灏除对地质学诸多领域有重要研究外,为促进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1920年12月16日,甘肃海原(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原属甘肃省)发生8.5级大地震,20多万同胞罹难。
第二年4月,翁文灏亲自率队到地震灾区进行为期4个多月的地震地质考察。回到地质调查所后,翁文灏结合中国历史地震资料,从地震地质角度对海原大地震(甘肃大地震)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专著。
其中《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的影响》一文,在第13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被宣读,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正如傅承义所说,中国用现代科学方法观测地震,是从海原地震开始的。
翁文灏意认到,地震是与地质构造相关的物理学现象。研究地震除地质学方法外,必须用物理学方法观测地震。
他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才将这一愿望付诸实现。1929年,在北京著名律师林行规捐出北京西山鹫峰一块土地后,翁文灏开始筹建鹫峰地震台。
在从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筹措到一笔购置地震仪经费后,翁文灏于1930年成立鹫峰地震研究室,开始筹建鹫峰地震台。
应翁文灏之请,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向其推荐了他在东南大学物理系任教时的学生——1925年物理系毕业的李善邦,由其负责地震台筹建工作。
李善邦于1930年初上任,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地震台建设和维歇特地震仪的安装工作。
同年9月20日,鹫峰地震台记录到第一个地震。中国第一个地震台自此诞生。
李善邦科学管理地震台,把记录到的交换来的地震记录进行初步分析,按月报告,名曰《地震月报》(Monthly Sesmological Bulletin),重要地震记录经过分析研究发表在《鹫峰地震台专报》(Bulletin of the Chiufen Seismic Station)上,与世界各地地震台站进行交换,自始中国跻身国际地震资料交换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