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的葡萄栽培是从汉朝开始的

公元前121至136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哉,从大宛(中亚的塔什干地区)将葡萄引入。另据新疆民间传说,两千年前,吐鲁番三堡的底开以努斯王国的国王,从恩格里斯国的贡品中,始尝到了葡萄,颇欣赏,乃派使臣,往阿拉伯取来种植。

我国栽培葡萄主要由西域引入,先至新疆、经甘肃、陕西,至华北、东北及全国各地,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了。

《汉书》之《西域传》中说:“宛王蝉封为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葡萄、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

至汉末魏晋南北朝间,除皇宫别苑种植葡萄外,一般出身于地主阶级的封建士大夫都在园林别墅中种植葡萄。

而至唐代,葡萄种植在中国开始普及,大量的葡萄酒的诗篇,以及出土的甚多的上镌葡萄花纹的“海马葡萄镜”等古镜文物都是重要的佐证。

虽然从西汉开始,中国开始在中原地区大规模种植葡萄,但中国最早种植葡萄的时间或许还可以更往前推。因为在广东广州市的南越王宫遗址出土过葡萄籽实物。

南越国后来被汉武帝收归中国,而在收归前,南越国就有“葡萄”,又是从哪里来的?

根据一份关于南越国宫苑遗址出土动植物的资料可知:“葡萄的种类较多,约有60余个品种,我国约有近30个品种,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葡萄属中绝大多数品种的果实都可食用或酿酒。据文献记载,一种果颗大、多汁液的食用葡萄原产于高加索地区,是汉武帝开通西域以后才传入我国。”对于南越宫苑的葡萄,资料并没有给出结论,但指出“南越宫苑遗址出土的葡萄如果属于西亚葡萄,其传入我国的时间可能要比张骞通西域还要早”。

有考古学家认为不能排除南越宫苑葡萄是中国南方所产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葡萄的传入除了经由张骞的陆路之外,在更早的时候就经由海路(即人们所熟知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地区登陆了。

中国园林是在种植瓜果蔬菜的“圃”、“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秦汉时期的园林还具有明显的生产性质。南越宫苑遗址出土有冬瓜等蔬果类种子,不排除是从宫外带入食后弃置的,但也有可能是当时园内就种植有冬瓜和甜瓜等瓜果,以模拟田园景观,凭添几分农田野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