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标准化优质三七原料生产基地在云南文山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积极实施三七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七药物产业园区开发,组建专业合作社,完善市场网络建设,加快新产品研发取得明显成效。

至2011年初,文山三七产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09.93亿元、增加值54.50亿元、销售收入135.93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1.55倍、1.4倍、2.71倍。

文山州三七种植技术已上升到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三七和有机三七标准化种植水平,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科技化栽培、多元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国内最大的标准化优质三七原料生产基地。

三七种植业已由零星分散种植逐步向懂技术、会管理、有实力的大户和三七种植企业集中,种植三七的农户由2005年的18640户减少到2010年的6690户,而户均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6.66亩上升到2010年的12.71亩,户均增长90.84%;发展了以文山苗乡公司为代表的三七种植基地公司共13家。

先后有特安呐、金不换、苗乡和七花4家公司的三七GAP基地先后通过国家食药监管局的审查认证。

该州还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促进三七资源开发不断从原料销售到加工成精深产品的跨越。到2010年,全州三七产业已形成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学品、食品4大类140个产品。2010年,全州三七流通企业已从2005年的150户发展到181户,特别是私营企业由2005年的15户增加到2010年的21户,年户均销售收入由500万元增加到4524万元。

三七是云南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在云南有较大的分布,但以文山州各县为主要产区,文山州素来是“中国三七之乡”,文山的三七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其中该州的砚山、马关、西畴等县已有三四百年的三七栽培历史。

文山州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气候中,亚热带、温带分别占70%、30%,北回归线在境内横贯而过,年均降水量和日照量都相当充足,全年无霜期达270-350天。

正因为拥有光、热、水、气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州内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生物、水能、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等。

就文山的植物资源而言,不仅种类众多,并且有一些还十分名贵,尤以三七这种药材享誉国内外。

三七是我国中医药中的一颗明珠,与人参同科同属,起源于第三纪古热带山区,有250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金不换”、“南国神草”、“参中之王”等。

在我国著名的《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将三七誉为“金不换”,而当代医学专家誉之为“人参之王”。

三七又称作田七,具有很多功效,主要表现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双向调节中枢神经;双向调节血糖,降低血脂、胆固醇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止血、活血化瘀;保肝、抗炎;延缓衰老等。

新中国成立以前,文山州仅有文山、砚山、马关、广南县的少数农户种植三七。

1993年起,文山的三七产业才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

为更好地培育三七产业,文山州政府建立了三七特产局和三七产业园区,使得三七的种植面积稳定在3300公顷。

现在,文山三七畅销全国各大药材市场,三七产业得到了持续发展,为文山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对此,文山州政府还提出了发展三七产业的道路:“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依托,种植为基础,加工为重点,企业为龙头,效益为目标,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技化发展之路。”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