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屠苏酒传说由华佗创制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王安石写过一首名为“元日”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生动景象的诗。“元日”就是今天的春节,其中的“屠苏”,就是屠苏酒。

有人说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但最普遍的说法是屠苏酒是东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它是将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苃(读音“有”)等中药放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方法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掌握后,他在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亲戚,乡邻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疫病。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春酒的风俗。

之所以能成为风俗,主要是因为屠苏酒有防治瘟疫的功效。

屠苏酒中的大黄的功能是排除各种滞浊之气,推陈致新,所以被称为药中的将军;

白术是健胃、利水、解热的药,久服能轻身延年;

花椒能解毒、杀虫、健胃;

桂枝的功能是化瘀、活血、散寒、止痛;

乌头能去麻痹,温养脏腑;

苃能驱毒、防腐、定神。

综合这些药的功能,可以肯定它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病之邪的神奇功效。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晚年精神仍然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