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建成的高海拔变电站是云南昆明的草铺变电站

昆明电力是中国水电事业的起点,从1912年石龙坝发电厂和中国首条23千伏、长34千米的高压输电线路投产送电开始,经过近百年、特别是建国以来60年的建设改造,电网发展已经天翻地覆,不但500千伏“口”字形环网早已形成,并且±800千伏直流输电项目也指日可待。

历史的传奇

昆明地区的供用电事业最早始于我国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修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位于昆明市郊螳螂川畔的石龙坝发电厂。当时,为了不使“电权”落入洋人之手,在官方无力承办的情况下,以总商会长王筱斋(其父即赫赫有名的“钱王”王炽)为首的一批云南本地商人,毅然出资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了商办耀龙电灯公司。

两年后的1912年5月28日送电之日,在海心亭(翠湖),三牌坊(正义路威远街口),金马碧鸡坊(现址),悬挂数只500瓦白炽灯泡,城乡男女老幼争相进城观灯,场面热闹非凡。传为佳话的是当时购买的一台240千瓦西门子发电机组运转了90年后还在石龙坝发电厂发电。而且更令人惊讶和敬佩的是,即使按今天的眼光来衡量,当时的耀龙电灯公司也是一家相当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充分显示了前辈过人的胆识和智慧。石龙坝故事传为美谈,也即是今天“耀龙”二字的起源。

到了1949年,向昆明地区供电的四个电厂──耀龙股份有限公司(官商合办)的石龙坝发电厂(水力)、玉皇阁发电厂(火力),昆湖电厂(抗战时官办成立)的马街子发电厂(火力)、喷水洞发电厂(火力)都是单机分区送电,昆明地区的供电可靠性极差,同时两家电力企业平时极少过问用户的用电安全,用户在装表后任意增加设备,以致因电流过载烧坏电表引起失火、触电伤亡等事故常有发生。当时昆明地区主变容量只有10200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290千米,其中22(23)千伏线路152.6千米,光、热、动力用户1万多户,售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用电最高负荷不到7000千瓦。

不停的跨越脚印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昆明电网有了较大的发展。1950年7月,耀龙、昆湖合并为“云南省电业管理局”。1958年成立昆明电业局供电所,由线路管理所、营业所、西南电管局昆明线路工程队合并组成,即为昆明供电局的雏形。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普坪村电厂投产,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阳宗海电厂投产,昆明电网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发展。1953年,4个电厂在22千伏网络上并列运行,从而形成22千伏昆明电网。

1964年,昆明供电局正式挂牌成立,1970年起正式改称云南省电力局昆明供电局。当时的供电范围东到曲靖,西到楚雄,南到玉溪,北到寻甸马街地区,方圆数百公里。1957年第一座35kV柳坝变电站投产,1959年第一座110kV普吉变电站投产,1967年,第一座220千伏普吉变电站在原110千伏基础上扩建而成,也是西南地区的第一个220千伏枢纽变电站,直到今天,普吉变电站还是云南(昆明)电网中的重要枢纽。

“七五”、“八五”期间,昆明供电局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高压输电网络由110千伏发展到以普吉、温泉、马鞍山和东郊4个220千伏变电站为枢纽的,环滇池的220千伏单环网结构,特别是1993年6月30日,我国第一座高海拔500千伏草铺变电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草铺镇)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昆明电网的建设、运行、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迈向了超高压、大电网的发展阶段。草铺也是当时世界电网最先进设备的缩影,全站从主变、高抗、电抗器组等共采用了11个国家的先进设备。

“九五”期间,由于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瓶颈”效应得到根本缓解,昆明电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电力系统的投资重心由电源建设逐步向电网建设倾斜,例如,仅1998年的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就相当于整个“八五”期间投资的总和。另一方面,电力弹性系数超过1—即电网投资增长速度首次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电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电力市场在较低的平衡水平下向买方市场过渡。

以建设电源配套的高压输电网为龙头,强化了以500千伏草铺变为枢纽的220千伏环绕滇池的高压输电网网架。“九五”期间建成220千伏果林、青山、海埂、金刀营、晋城等输变电工程,青果线、东青线、草海线等一大批220千伏输电线路极大增强了网架结构。到新世纪初的2001年,随着500千伏宝峰变的投产,标志着昆明地区高压输电网足以成为接受云南省水、火电基地电能的最大受端网架,初步具备“西电东送”战略枢纽的地位。当年,昆明电网的售电量也突破100亿kWh,达到101.8亿,成为当时全国特大型供电企业之一。

城乡电网开始受重视

昆明供电局抓住云南省、昆明市举办“’99世博会”的契机,在省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向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争取到了三年(1998-2001年)9.91亿元的城网建设改造专项资金。

通过那三年的建设改造,极大地提高了供电能力,有力地支持了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供电设备开始向无油化、小型化、自动化、绝缘化、电缆化发展。110千伏汤池、禄劝、富民、张官营、白龙寺、机场、威远街、太家地、柳坝、西华、海源庄、西坝、古城、昆阳、洛羊等输变电工程陆续建成投产,在城区敷设完成首条纵越南北市区的110千伏电力电缆。

围绕110千伏高压配网的出线工程,建成20余座开闭所(开关站),通过对60余条道路的电缆排管建设,初步形成地下电缆网络。经过大规模“一户一表”改造,使城乡居民普遍享受到电能的“安全、清洁、可靠、廉价”,也提高了电能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农网建设改造也是实现当时国务院提出的“两改一同价”目标的基础,昆明供电局与各地方政府和代管县电力公司克服困难,全力拼搏。石林、晋宁、澄江等11家第一批农改竣工县的10千伏及以下工程全部通过省级验收。0.4千伏及“一户一表”改造覆盖面均在下达计划的100%以上。各县电力公司按照要求取消了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抄表、收费、管电到户。

从开展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工作11年以来,在云南电网公司的领导和地方政府支持下,昆明供电局已经投入10亿多元,改造户表76万多户,让村民真正享受到“三公开”、“四到户”、“同网同价”的用电服务,经测算每年为农民减负近2亿元,并在2008年9月全面实现了“无电人口”通电工程。而今,昆明供电局还在落实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抓紧实施县级电网的“一户一表”改造,为“十一五”末实现昆明地区农户户表改造率100%、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率100%打好基础。

百亿再建新昆供  

“十五”期间,昆明电网又迎来新的春天。在集团公司的督导下, 2003年6月下旬,总投资15亿多元的云是送粤“三变五线”相继建成投产,昆明电网形成了云南电网“日”字型中最主要的四点:草铺、宝峰、七旬、厂口,真正成为“西电东送”大通道中的重要枢纽并进一步提高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十一五”以来,昆明电网在省网公司的正确领导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加快了电网建设速度,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形成口字形的500kV环网、220kV环绕滇池双环网的主干网络。截至至2009年7月底,供电人口720万,用电客户86.89万户(另有县公司供电户数86万户),企业资产总额108.55亿元,员工2295人(指全民正式员工,另有县公司3571人)。

共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5座(另有县公司65座),主变容量1585.72万千伏安(另有县公司62.7万千伏安),其中50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16座、110千伏变电站56座、35千伏变电站9座(另有县公司65座)。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871.52千米(另有县公司1371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4478.94千米(另有县公司11616千米)。10千伏公用配电变压器4320台,已于2008年全面解决无电人口。

随着“百亿建设新昆供”步伐的加快,未来5年,昆明地区电网申报投资将达到132.9亿以上(含二次部分),其中500千伏及220千伏电网规划项目投资约为30.2亿元;昆明中心城市电网规划投资共62.1亿元;一般城市电网规划项目投资约为7.0亿元;昆明县级电网县城电网部分规划总投资约为18.1亿元;昆明县级电网农村电网完善规划项目总投资约为15.5亿元;二次部分18.11亿元。

昆明将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9座,110千伏变电站33座,35千伏变电站23座,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约1129千米,电缆978千米。按照规划的要求,目前留存在城市中心的多年影响城市安全的35千伏昆纺线等将退出历史舞台。

60年一甲子,弹指一挥间,昆明电网从局部、薄弱、孤立到结束无电人口历史,从110、220到高海拔、重污秽地区首条500千伏超高压远距离输电,再到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不断迈上一个个崭新的历史台阶,正在赶往稳定强大、智能电网的新时代。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