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座展示漕运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是江苏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

中国首座展示漕运历史和文化的场所是江苏淮安的中国漕运博物馆

2011年4月,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的漕运总督部院遗址上修建的中国漕运博物馆正式与游人见面。

据悉,该博物馆是我国首座且唯一的(至2011年)展示中国漕运历史和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采用我国明清时期江淮流域的建筑风格,总体呈“品”字形布局。

漕运是中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是中国封建社会全国交通运输、军事供给和维系经济命脉的主要手段。

China-ancient-grain-river-transportation-meseum-in-Huaian-city-Jiangsu-province-China(图:楚州漕运博物馆地面主体建筑,摄于2010年)

而淮安楚州一直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特别是元、明、清三代,这里是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运中心和淮北食盐集散中心,朝廷曾在这里设立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总督漕运部院”,系从一品级官署;

明清两代楚州作为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部院常设地,集“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曾经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

2002年,位于楚州中心的“总督漕运部院”遗址被发现,经保护性发掘后,被列为当年全国重点考古发现之一。

2006年10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充分展示这一重要历史遗存,进一步研究我国漕运史,江苏省文物局同意楚州区在遗址以北兴建漕运博物馆,并由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主持设计《总督漕运遗址规划保护方案》。

2008年1月,经国家和省文物部门批准,楚州区在该遗址上开工兴建了中国首座漕运博物馆。

漕运博物馆由东南大学规划设计,于2008年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0平方米,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上有主体两层。

地面两层面积1200平方米,采用我国明清时期江淮流域建筑的主流风格,总体为“品”字形布局,东侧建筑为临时展厅,西侧为多功能报告厅,中间是门厅及服务空间。

地下局部一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有三个展厅和办公配套用房及文物库房。

由漕运专题展区和楚州精品文物展区组成。其中漕运专题展区包括序厅、漕运历史厅、漕运文化厅和漕运城市厅等。

集中陈列了古代漕运(运河水上运输)工具及附属遗留物品,漕运总督府内工作与生活用品,曾经担任漕运总督及其他漕运官员(如唐代副宰相刘宴、宋代范仲淹、明代的李三才、史可法,清代的施世伦、琦善、段祺瑞等)的信函、书札,墨迹及生活用品,以及历代有关漕粮流通的记录、证券、量具、代用品。

该馆通过180°巨幅投影、4D影院、互动多媒体装置、场景幻影成像等高科技声、光、电数字音像和大量史料、文物、图版等,全面展示了历代漕运的恢宏历史和灿烂文化。

开馆当天,有着640年历史的淮安府署和千年河下古镇景区同时对外开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