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的小说体系来自于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典籍中,《庄子-外物》篇中首见“小说”一词:“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此处“小说”,指浅薄琐屑的言论。

汉代的桓谭在《新论》里称小说是“合丛残小语”而写成的“短书”,不同于高文典策。

《汉书-艺文志》有小说家一类,列于末流,载小说15家,1830篇,并认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稗官,小官。由稗官收集民间的传说故事,备从政时参考。汉人小说已佚。从后世伪作的汉人小说来看,大都是一些神怪奇谈及历史演义之类,如《神异记》、《燕丹子》等。

到魏晋南北朝时,正式诞生了一种新的文体——“小说”,并且小说作品大量出现。

大体分为志怪及志人两类。

志怪记载神仙鬼怪的传说,如《搜神记》、《列异传》、《拾遗记》等;

“志怪”一词出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人”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根据“志怪”推衍出来的。志人记述名人的轶闻琐事、谈吐风度,如《世说新语》、《西京杂记》等。

较之汉代,这些小说情节稍见完整,注意显示人物的人性,有些篇章近似今人的短篇小说。

这一时期小说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情况有密切的联系。当时社会动乱不已,宗教盛行。魏晋时道教张扬神仙方术,南北朝时佛教宣传因果报应。

这种情况,导致了志怪大量产生。

汉末以来,世族地主中盛行品评人物,晋以后玄学流传达,崇尚清淡。上流人物不落流俗的举止、玄虚机巧的言论,引起较为普遍的注重及欣赏。

这种情况,促成了志人的产生。这类小说甚至于成为世家子弟预入名流的必读科目。一些帝王也重视志人,梁武帝就曾敕令殷芸编撰《小说》。

此外,上古神话、先秦寓言、两汉史传,也给各类小说提供了借鉴。

志怪小说数量很多,但是多数亡佚。现存30多种中,有代表性的是《搜神记》

志怪小说除《搜神记》外,比较重要的还有:
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州记》;
托名汉班固的《汉武帝故事》、《汉武帝内传》;
旧题魏曹丕《一作张华》的《列异传》;
旧题晋张华的《博物志》;
托名晋陶潜的《搜神后记》;
题晋王嘉撰、梁萧绮录的《拾遗记》;
宋刘义庆的《幽明录》;
东阳无疑的《齐谐记》;
齐五琰的《冥祥记》;
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北齐颜之推的《冤魂志》等。

唐以后,中国古典小说始终有志怪一类,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可以认作是志怪小说的顶峰。

而志人小说对于后世小说特别是对于唐代传奇影响较大。传奇中一些作品即取材于志怪而作了敷演。如《倩女幽魂》取材于《幽明录》中的《庞阿》。

传奇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语言运用上则直接受到志怪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除《世说新语》外,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
裴启《语林》;
郭澄之《郭子》;
沈约《俗说》等。

除《笑林》、,均散佚。后世模仿《世说新语》的作品很多,不过文学价值不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