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彝族作为我国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有545万余人,仅次于壮族、回族和维吾尔族。彝族自称因地而异,有“诺苏”、“聂苏泼”、“腊鲁泼”、“撒尼”、“阿西”等三十余种。元、明史籍称其为“罗罗”、“倮罗”。
彝族人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等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汉属越巂郡、犍为郡,元属建昌路、马湖路,始设土司。明属建昌卫,清属宁远府、马边厅、雷波厅。
1952年10月1日设立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现辖西昌、昭觉、雷波等十七个县、市,州府西昌市。面积60114.7平方公里,人口343.6万,民族有彝、汉、藏、回、蒙古、苗、傣、壮、白等十多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约占全州的三分之一,被称为“彝族之乡”。
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据史籍记载,它的先民同白族、纳西族、哈尼族、拉祜族、傈僳族以及我国西部古代的氐族、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他们就和其他民族一道,在祖国的西南边疆生息繁衍了。
凉山彝族的祖先,原来居住在贵州省西北部,因为战乱频繁,先后辗转迁移,最后定居在大、小凉山。解放前,彝族人民,世世代代受着野蛮落后的奴隶制统治,奴隶主惨无人道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激起奴隶们多次强烈反抗。
近半个世纪以来,彝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的拉库奴隶起义,为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后,于五月二十二日进入凉山。
在路过彝族地区的时候,刘伯承司令员在冕宁彝海子同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达成红军通过彝族区的协议。当时还有不少彝族青年确跃参加红军,随军北上,投入革命事业中。
1950年,凉山解放了,从此,彝族人民获得了新生,昔日的百万奴隶成了凉山的主人。他们以忘我的劳动,建设着自己美丽富饶的家乡。
凉山州以农业为主,畜牧和家庭手工业为辅,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洋芋、荞麦、小麦等。
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油菜、花生等。其中甘蔗集中在宁南、会理、会东、金阳等地,是四川省仅次于内江的第二大甘蔗产区。畜产以羊、猪、马为主,“建昌马”,“建昌鸭”及“凉山羊”驰名省内外。
此外,凉山州的工业逐年发展,目前,工矿、企业上千个,而且有着丰富的地下资源。凉山州的交通运输业日新月异,历来是四川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干道。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都有较大的发展。
(注:文中数据至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