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现存唯一的2000年前吹制玻璃器是“鸭形玻璃注”
在辽宁省博物馆有一件全世界唯一现存的2000年前的玻璃制品,为国家一级文物——鸭形玻璃注,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一级文物。
这件鸭形玻璃注由淡绿色的玻璃制成,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
长20.5厘米、粗5.2厘米、重70克。形状整体上貌似鸭子,有一个大张的鸭嘴,鼓鼓的肚子,一条尾巴又细又长,尾巴尖有点残。脖子处装饰着一圈锯齿状的纹带,象征着鸭颈上的花色羽毛。腹部则是不规则的曲线和折线形的玻璃条,代表翅膀和脚,肚子贴有一个饼状的圆玻璃,可以立在平台上。
这件国宝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以放稳。如此奇特而罕见的动物造型的早期玻璃器目前全世界仅此一件。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辽博专家介绍,玻璃注是利用吹管的技术制作成型的,成型后在身体上贴粘玻璃条组成细部图案。
关于鸭形玻璃器究竟为何物,一直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认为,鸭形玻璃注就是古代欹(读音“欺”,倾斜的意思)器。
我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清朝的皇帝就曾让人在紫禁城里摆设欹器,意思是要借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点,阐释“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的道理。
玻璃器成为古代贵族“斗富”筹码
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出土的玻璃器皿仅见于皇室陵墓和世家大族的墓葬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器甚至成为豪门贵族“斗富”的筹码,玻璃器在我国古代十分难得。
鸭形玻璃注这种利用玻璃吹制法制成的工艺,最早产生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地中海东岸的古罗马帝国,并迅速地传播到地中海沿岸的各个玻璃烧造工艺地点。这件精美的鸭形玻璃注不是中国自己生产的,而是产自古罗马。
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辽宁朝阳(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县西官营子村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夫妻墓,是十六国考古重要发现之一。两墓共出遗物500余件,其中就有5件带有异域色彩的东罗马式珍贵玻璃器,分别是鸭形玻璃注、碗、杯、钵和残器座。
后来,专家们对玻璃钵的残片做了细致的化学分析,发现制作钵的玻璃是当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的钠钙玻璃,从而更加明确了鸭形玻璃注是经由丝绸之路从东罗马帝国进口的,是北燕与古罗马帝国交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