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认为天像一个圆锅盖在大地之上,故名“盖天说”。
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盖天说最早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当时认为天尊地卑,天圆地方,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穹隆状的天覆盖在呈正方形的平直大地上。这是盖天说的雏形。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实际上却很难自圆其说。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
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共工怒触不周山和女蜗补天的神话正是以此为依据的。
但是,这八根柱子撑在什么地方呢?天盖的伞柄插在哪里?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也都是天圆地方说无法回答的。
后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几种不同的见解。由于圆盖形的天与正方形的大地边缘无法吻合,到战国时期,对上述的盖天说开始发生怀疑,于是修改成“天似盖笠,地法覆梁”,就是说天是球穹状的,地也是球穹状的,并且认为北极位于天穹的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战国末期,新的盖天说诞生了。新盖天说认为,天像覆盖着的斗笠,地像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便是北极。太阳围绕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就像一个人举着火把跑远了,我们就看不到了一样。
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新盖天说中,有一套很有趣的天高地远的数字和~张说明太阳运行规律的示意图——七衡六间图。古代许多圭表都是高8尺,这和新盖天说中的天地相距8万里有直接关系。
到了西汉,仍然有人里持这种说法。当时成书的《周睥算经》就是盖天说的代表作。盖天说通常把日月星辰的出没解释为它们运行时远近距离变化所致,离远了就看不见,离近了就看见它们照耀。这种解释比较牵强。
盖天说被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事实所否定。
西汉的扬雄提出了难盖天八事,否定了盖天说。但是,盖天说在中国古代仍然有一定影响力。晋朝的虞耸提出的穹无论是盖天说的沿袭和发展。南北朝时还出现了浑盖合一说。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本身又存在许多漏洞。到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精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影千里差一寸”的说法后,盖天说从此便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