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日晒盐场在海南洋浦开发区

海南儋(读音“丹”)州市洋浦开发区南部的新英湾畔——新英湾区办事处南面的盐田村,有片750亩古盐田。

1200多年来,洋浦盐田村的盐工们沿袭古老原始的日晒制盐工艺,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场得以保留至今。如今,它被称作洋浦最早的工业。

千年古盐田有7300多个形态各异的砚式盐槽,密布海滩,年产量500吨。千年古盐田是我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我国最后一个保留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

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

由于这里的盐味鲜,并对多种疾病有疗效,清朝乾隆皇帝闻报后,御书“正德”赐给盐田人。

都市里的盐田村

十多年的开发,至2006年,洋浦所在的新英镇已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市镇。与喧闹的集市相较,数百米之外的盐田村似乎被历史遗忘,时间在这里凝固。

China-ancient-sun-saltworks--in-Hainan-Province(图:海南洋浦千年日晒古盐场,摄于2011年)

展现在眼前的黑黝黝盐田,看上去像是一个文物发掘地。一垄垄半个蓝球场大小的盐田,平整却不规则。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七千多块玄武岩砚式盐槽,棋子般散落、围拢其间。五月夕阳下,盐槽上曝晒出的盐花,发出晶莹的光泽。

三三两两的游人,游走在盐田间,时而极目远眺,时而蹲身俯视,探究盐工们如何将咫尺的海水,“变成”白花花的盐巴。

盐田村是一个火山石村,有四十多户、二百多人口。村中有两个姓,只有谭姓村民从事盐业。据说,一千二百多年前,一群福建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逃难至此,他们从被海水浸泡和烈日暴晒的石头上,无意中发现了盐。于是,他们创造了中国最早的日晒制盐法

原始古朴的制盐工艺

一位正在倒卤水的谭姓中年男子向记者介绍制盐工序。涨潮时,海水浸泡着盐田,并汇聚到海水池。盐工们将池里的海水一担担挑上来浇透盐田,再用钉耙将盐田耙成细细的泥碎。曝晒两三天后,将盐泥倒入盐池,再灌进海水、搅拌过滤,浓卤水渗透、流进卤水池。卤水倒进盐槽,在烈日下曝晒一天,盐槽上留下一层白花花的盐花。

这位盐工骄傲地说,古盐田出产的盐巴,白如雪,细如棉,咸味适中纯真,不带苦味,是盐焗食品的上乘调料。老盐巴还具有清热退火、清毒散淤的功效。目前盐田年产盐五百吨。

寻找新生的盐工

这位盐工笑着说,家中的盐田是公公的公公传下来,先人到底做了多少年盐工,要翻看族谱。现在全家七口人的生活,多来源于祖传的三百多块盐槽,年收入约一万二千元人民币。

但是,盐工们的收成全靠天气、潮水而定。随着洋浦的开发,许多年轻人不愿继承家业,守候这片盐田,而选择出外打工谋生。盐田村的盐工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千年古盐田正面临着生存发展危机。海南是一个缺碘省,不加碘的食盐不许销售。盐田村承袭古法生产食盐,并无证照,给有关部门的管理带来障碍。

勤劳的盐工们当然不甘被商品经济大潮淘汰,一些村民自制了精美的纸质包装,名曰“洋浦特产生态盐”,一斤盐从原先的一元卖到五元,颇受不期而至的游客欢迎。

2006年前,洋浦开发区计划开发千年古盐田旅游,因种种原因,没能进行下去。

2009年开始重新计划景区,现这里已经开辟为旅游景点。

(注:文中数据至2006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