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关于“录音机”的最早记载出于清代的《子不语》

清朝才子袁枚在《子不语》第十三卷中记录了一位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秀才江永喜搞发明创造的故事,颇为有趣。

江秀才“能制奇器”。他取一个猪尿脬(尿泡)内置黄豆,以气吹满,然后,缚住口,见黄豆浮在正中,便以此证明地球是悬在空气中的,其道理如鸡蛋黄悬在蛋清中。这比起古老传说中鳌鱼支撑大地更接近科学了。

江秀才也耕田,用的是木牛、木驴代劳。“不食不鸣”。江秀才说这是用“武侯成法”,即诸葛亮木牛流马之法。这或许可被认为是最早的拖拉机。

尤其令人惊异的是,江秀才置一竹筒,以玻璃为盖,可用钥匙开启;打开后,向筒里说数千言,言毕闭盖锁住。千里之内传给别人,开筒侧耳,其音宛在,清晰如同面谈。不过,传千里之外,声音就渐渐消散不全。

这神奇的竹筒录音,应该是中国古籍中有关录制声音并传送的最早记载。江秀才的竹筒录音机应是中国最早的,或者也是世界最早的关于录音机的想像和记录。

竹筒如何设置,如何录音,书中惜无记载。《子不语》多记“怪力乱神”之事,为圣人所不思不道。袁枚所记这位江秀才,有名有姓,人极敏捷、聪颖,尚有许多轶事,但因归于“子不语”,也难免神话其事,有所夸张。

袁枚生于1716年,系康熙55年,历雍正、乾隆,到嘉庆3年去世,即亡于1798年。《子不语》成书刻于乾隆53年,即1788年。这是18世纪晚期,似乎此时还未见国外有录音机器的记载。

就所记文字看,记得粗略,且夸饰奇异,难说是否实有其人其事。但是,却真实记录下一个录音传送的想法,实属难能可贵。

中国古人虽历经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及农耕经济,但是许多被归之神话传说类的故事,却闪射着美丽的想像之光。后来,借助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有许多想像已被付诸实践,变为现实。

“千里眼”、“顺风耳”、“奔月”、“追日”,这些都不用说了。在一本《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经常祭起宝剑,与敌人的武器在空中相斗,这多像现在研制出的导弹与导弹防御系统的相搏杀。那位申公豹被砍了头之后,还能重新接上,虽说前后接反了,但这了不起的想像,将为医学界的换头术提供多么大胆的思路。

在《聊斋志异》里,蒲松龄还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善于“画皮”的恶鬼,她能画一张美女的皮来遮掩自己丑陋凶恶的容颜。这是小说,自有政治和社会的寓意在其间。但这想像力却充满了智慧和前瞻。医学科技发展到今天,美容已远甚于画皮。人造美女,不只换皮,还可以整形,削骨,改头换面已非难事。近来,国内外屡传“换脸”术成功的消息,让人更惊异于蒲留仙几百年前的神异想像。

中国人不乏想像力,尤其是在古代,古代的知识分子、古代的文学家,经常有一些奇丽的想像。但是,在封建理念的禁锢下,这些有想像的人常被视为“妖人”;那些富有想像的制作,也被当成“淫技奇巧”。婺源江秀才的发明,就被指以为“妖”,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富于“想像”,常被指为“异端”,为正人君子不齿。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超乎常规的想像也会因其“怪”,不入儒生们的思想。

西方人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想像,是行为的前导。所谓“行,成于思”,也应包含这个意思。

电视电影应该是当代人想像力的集中体现。我们的银幕屏幕,至今仍然处在飞檐走壁、刀光剑影之间。这是百年来,舞台上耍烂了的玩意儿。制片商们,加上电光石火,利用现代手段,让侠士们空中飞行,叶上站立,涉水而过,似乎很有想像力,却不过是些无意义的小把戏。西方,尤其是美国的电影,一幕幕未来战争,有与外星人作战的,也有与恐怖分子作战的;许多武器超乎想像,让人耳目一新。海湾战争期间,据说美国军方时时向好莱坞的制片商要“想像力”,用以研制新型的尖端武器。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