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珍贵的古代硬木家具板材是紫檀

紫檀或称青龙木,是世界上最稀少、最名贵的木种之一,在中国古典家具用材中为硬木之首。

它主要产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为中国使用。

紫檀色深如漆,棕眼细而密,份量重,远超于同体积的红木,其木性稳定,不开裂,不翘起。

紫檀易于雕刻,并可微雕,这得益于其生长缓慢(成长周期约为600-800年),木质致密。但紫檀不易成材,使用大料制作家具自清早期之后已不多见。

古典家具界常用“十檀九空”来形容紫檀不易成材,可想而知紫檀之珍贵。

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大批材料主要靠进口。

家具界一般认为能制作上好家具的老紫檀在明清之际已被砍伐殆尽,并多被收入国库,民国之后所制的家具都不是老料,而是产自印度或南非的“紫檀木”并不是老紫檀,只能称其和老紫檀同种。

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代尚未复生,来源枯竭,因此这也是檀木为世所珍的原因之一。

紫檀作为中国的家具用材,始于明朝,但其在明朝时始终不如黄花梨木那样被重视,主要原因在于明代文人大多崇尚自然,在家具用材上追求展露材种原有的自然风貌,因而色泽沉厚的紫檀并未成为首选,而用着行云流水般纹理的黄花梨成了理想的用料。

这使明代的紫檀家具传世极少,带雕工的紫檀家具就更少了。明代家具中多数是将紫檀绸缎般的质感、金属般的光泽,毫无掩饰地展现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紫檀家具肃穆沉稳之美。

至清代,由于皇室的推崇,紫檀才成为至尊家具的首选材料。

清代工匠也将紫檀不崩不裂、极易雕刻的木质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因而清朝留下的紫檀家具也多为雕刻细致、装饰繁缛之作。

至清代中期前后,由于紫檀来源的枯竭,繁荣一时的紫檀便迅速走向衰落,紫檀更是在中国遍寻不着。以致于不少欧美人士认为紫檀没有大材,等他们见到真正豪华的紫檀家具时,便惊叹羡美至极。

因此,早在19世纪,中国的紫檀重器便被西方人当作至宝,不断购求而去,紫檀家具的身价倍增。

值得一提的是,紫檀固然珍贵无比,但并非所有的紫檀家具都具有艺术收藏价值。时至今日,其中“花梨纹紫檀”一直是艺术界和收藏界公认的珍贵紫檀。

用其制造的家具,特别是明清时期制造的紫檀家具,在造型、结构、工艺、装饰等方面都讲究尽善尽美,所以极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