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早出名的博学通才是东汉的蔡邕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的一天,京城洛阳的太学门口,立出了一方石碑,内容是官方钦定的《六经》,作为天下读书人校订文字的范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一时之间,观者云集,道路为之阻塞。
熹平石经的书写者,就是东汉大文学家、大史学家、大音乐家、大画家、大书法家蔡邕,他还精于天文数理,是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通才。
原来就在这一年,蔡邕等人奉命校定儒家经本六经文字。在校书过程中,他发现社会上许多儒家经典在流传中被人篡改不少,文字多有谬误,贻误后学。熹平四年,蔡邕与堂典、杨赐、马日碑等人联合上书,奏求正定《六经》,得到了汉灵帝的批准。蔡邕亲自把校定好的经书书丹上碑,使工匠镌刻后将碑立于太学门外,作为标准范本,名曰《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历经风雨兵火,到宋代时已难窥全貌,仅存数块残石,后来又有少量零星碎块出土,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熹平石经》为标准隶书,是东汉时期隶书艺术集大成者,也是隶书的巅峰之作和告别之作。自此以后,隶书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标志的书法形式开始走向没落,逐步退出了实用领域,其地位被楷书取代。后世的隶书艺术也无法达到东汉隶书的艺术水平。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省商丘市杞县〕人。权臣董卓当政时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是后汉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琰(蔡文姬)之父。蔡邕通经史,善辞赋,《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其文集20卷,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二卷。
蔡邕妙解音律,是古代屈指可数的音乐家之一。
我国现存最早的琴学专著《琴操》,就是蔡邕的杰作。全书两卷,共收录古琴曲四类,包括歌诗五曲、十二操、九引及河间杂歌二十一章。对这些古琴曲,蔡邕一一作了题解,介绍其作者、主题及背景故事,有的还附有歌词。
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与三国魏末嵇康创作的《嵇氏四弄》(通说为《长清》《短青》《长侧》《短侧》)四首琴曲并称九弄。为古琴典范作品。隋炀帝时代,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
蔡邕与乐器的故事也不得不说一下。“焦尾”是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一道,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柯亭笛,也简称“柯笛”、“柯亭”,为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所制之笛,其音色优美。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伏滔《笛赋序》中说:“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晋书?桓伊传》也有这样的记载:“(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蔡邕的书法艺术。其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具古朴天真之趣。
创立“飞白书”,是蔡邕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令蔡邕书写《圣皇篇》,他写完后便动身送往皇家藏书之所鸿都门。在等待接见期间,他看到有几个工匠正在用蘸着石灰水的扫帚刷墙。由于扫帚苗比较稀疏,蘸水后水分不是很充足,加之墙面不够光滑,所以一扫帚刷下去,印在墙面上的水痕里仍有些地方会露出未被打湿的墙皮。蔡邕见此,心中不觉随之一动。他想,以往写字多是用笔蘸足墨汁,一笔写下去,笔画是纯黑的。如果能借鉴工匠刷墙的原理,让黑色的笔画里露出些纸或帛的底色来,整幅字看起来岂不更加生动自然?
蔡邕回到家里,激动得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准备笔墨纸砚。回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便写了开来。可谁知,想象和现实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一开始不是纸的底色无法露出,就是露出来的部分显得过于生硬。但他没有灰心,在经过反复思考和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后,终于掌握了蘸墨多少、用力大小以及行笔速度等方面的尺度,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画,使整幅字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灵动、变化和飘逸,别具韵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飞白”体,很快地就被推广开来,在其后的朝代中被欧阳询、欧阳修、苏东坡等书法大家以及唐太宗、唐高宗、宋太宗、宋仁宗等帝王所推崇。此种书体的传世作品甚少,我们现在只能从诸如《晋祠铭》、《升仙太子碑》、《开业寺碑》、《大唐中兴颂》等唐宋御制的碑额题识上去感受其风采。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传世书论有《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都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形容对客人急切欢迎的成语“倒履相迎”也源自蔡邕。说的是有一次,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
蔡邕的人生结局很悲催。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董卓专权,自任相国。他对誉满京华的蔡邕极力拉拢,先拜侍中,次年又拜中郎将,封高阳乡侯,食邑500户。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在司徒王允的谋划下,董卓被诛杀,蔡邕也受株连被“下狱论死”。蔡邕心有不甘。临难前,他提出请求,能否暂免自己一死,以“黥首刖足,续成汉史”。众人也为其求情,但无济于事。很快,一代才雄蔡邕郁郁寡欢死于狱中,终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