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是中国唐代都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建筑文化的标志,它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大雁塔耸立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位于西安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
慈恩寺是唐代著名的大佛寺院,它的命名是唐太子李治为报答其母文德皇后的养育之恩而起的。
大雁塔的命名说法不一。但以雁相称塔名的只有西安城内的大雁和小雁两座塔。
相传同玄奘有关。印度佛教分大乘、小乘。大乘教吃肉,大乘教不吃肉,小乘教吃肉。
玄奘取经途中,一小乘教寺院僧人买不到肉吃,忽一群雁飞过,寺僧说:“今日僧房无肉吃,菩萨应知道。”话音未落而头雁翅膀折断跌落在地。
众僧人大惊,认为落雁是菩萨,就将它掩埋并建筑佛塔于其上,称其为大雁塔,寺僧也改信大乘佛教了。
另一种说法是,慈恩寺建成后,唐太宗令高僧玄奘主持寺务,玄奘为贮藏从印度带回的佛教经典,在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仿照印度的建筑形式,修建了5层高的砖塔,最下一层作雁形,因此称形为雁塔。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雁塔不是5层而是7层的全砖结构。这是因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剥蚀,塔身倾圮,特别是安史之乱,大雁塔也受到破坏。
因此,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704年)重建,重建后塔形改为楼阁式塔,增加为7层。
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年间(公元930-933年),又修整一次。
近来在修理大雁塔时,还发明明代曾经在塔身外更换过一次砖。
现代的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4米的台基之上。塔身为长方形角锥体,由地平面至塔高达64米,底层每边长25米,全用青砖砌成,磨砖对缝,结构严固。
塔身仿木构楼阁式,各层壁面均用砖砌成扁柱及栏额,下面两屋为9间,三、四两层为7间,最上三层为5间。
每层四壁之中,均辟券门。
底层券门的门楣的门框上,均有精美的唐代线刻画,十分吸引人,两门楣上的《弥陀说法图》尤为人所称道,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
塔南门两侧的砖龛门,嵌有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二碑,是有名的书法碑刻。
塔内有阶梯,可登上各层眺望。
大雁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庄严古朴,1000多年来,许多文人雅士为之吟诗赞颂。
唐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诗人杜甫、岑参等人同游大雁塔,为它的风采所倾倒,纷纷留诗吟咏。
诗人白居易在29岁时考中进士,在录取的17名进士中,他是最年轻的,因此,他曾有“慈恩塔下题名时,十七八中最少年”的诗句。
1961年,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