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早的农家实用识字课本是《山中物语》
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吴王夫差的长子,即太子鸿与其弟被流放到婺源江湾湖山(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见当地山民不识字,就在湖山设立了上饶历史上有确切史载最早的一所学校,让近处山民就读。
还编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家实用识字课本《山中物语》。今江湾乡湖山仍存有其墓。
而江西省婺源县赋春镇为吴姓聚居村落。吴姓是最早迁入婺源的的姓氏,原为“山越”。
明弘治《徽州府志》和民国《委源县志》卷4记述:“吴山里,在县东六十里,因其地有吴太子墓,故名。勾践灭吴,流夫差二子,其长子鸿死此,因葬焉。今讹为湖山。”
由此可见,早在战国初期,吴氏即已隐居婺源湖山。其时,吴鸿常于这偏僻的山乡访其父老,采风问俗。他见山民不识字,于是设立了徽州历史上最早的“草堂”(学塾),召近处山民受业,并编《山中物语》作为农家实用识字课本。
吴鸿始终以为,国之兴亡,人之寿夭,存乎天运,欲著《天运论》以教诸生,书未成而病段,生徒为之营葬于婺源东乡湖山。夫差传人延至七世孙时,出了一个吴茵(?一前202),卒时为长沙王,墓葬现位于赋春西南侧的石老山。
赋春村中,原有过一座规模宏大的祀吴茵的“长沙王祠”,清雍正年间(1723一1735),邑侯吴之挺尝为清明祭规序并渴王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