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例关于同性恋的司法解释诞生于1991年

时光匆匆亲情弥合恩怨抵牾

十年弹指间,当年百般阻挠潘林二人在一起的各自父母已进入耋耄之年,其中潘父于三年前做古。尽管上一辈人给这两位女子留下了各自承负一生的影响,潘仍没有责怪他们的念头。

现在,潘与已七十高龄的老母住在银行分给她的宿舍里。在小镇赶集的人群中,潘还不时能见到林六十多岁的双亲,并且双方已摒弃前嫌旧怨,往来如友。“天下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儿女生活幸福的,他们那样做是人之常情。我不恨他们。”也许,连潘自己也没弄清楚,当年她所执着的与父母们所反对的到底谁对谁错。时间磨灭了一切恩怨,亲情最终弥合了两代人之间曾经的抵牾和对立。

拒绝再爱  几许真情终须无

在潘广泛的朋友圈子里,潘以其性格直爽和坦诚为人津津乐道,这种口碑赢得其他女孩子们的好感,其中一位出身农村的女孩最终走进了潘的生活,并且与潘的交往得到女孩父母的默许。十年前与十年后走进潘生活里的两个不同女孩的家庭明显不同,潘认为这应归功于时代的变迁。

实际上,潘并不期望与这位亲密往来的女孩的关系长久下去。“人生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我已经历过了,并且它已死了。这种感情是不可能长久的。”潘称在适当的时候,她要让女孩回到“正常”生活里去,“人总得有一个家,那里才是她的最后归宿。”在潘所接受的教育和她的人生经验里,来自传统婚姻的家庭仍是一个社会人必须接受的命运。如果叛逆或逃避,受伤的只有当事人。

潘拒绝透露更多关于这位新女友的细节,并称这是保护她的最好的方式。

“三十岁之前的我看重的是感情,三十岁以后,一切都看得淡了。”潘吐着烟圈平静地说。

自由不羁 渴望回归平静生活

8月1日的离职被潘看作人生的又一次选择,与前几次感情经历不同的是,这一次,她考虑的更多的是事业前途。“我出去考察了一个月后发现,在外面不管做什么,凭我的能力也不会比在银行里混得差,单位正好搞改革,我就主动申请离开了。这么多年,我失去了太多的自由和独立。”潘辞职的理由显然比外人猜测的要简单得多,这与她性格中的爽性相符。一个独立而自由的灵魂,总在以她自己的方式偏离普通人的轨道。

为此,赋闲在家的潘谋划着她的人生新起点。在潘新近拟就的计划中,马鞍山成为她的首选目标。“那里有我的很多朋友,可以先不为生计发愁,然后,我会租个铺面,一点点开始。”潘向记者询问在城市里做什么生意能赚钱,她以没有学历为由否定了记者推荐的发挥她特长的会计工作。潘甚至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能在这个城市谋求立足之地。

“我希望平静地生活,不再被人打扰和烦恼。”这位已步入中年的单身女子说。

采访手记:

十年来首次面对媒体的潘显得谨慎而顾虑重重,直到子夜零点一刻采访结束,她对记者的戒备也没能完全放下。借助这三个多小时的谈话,记者慢慢看清楚了潘原本是一个平常女子,一个与皖东南这个小镇上的人无任何区别的女子,只是因为她的爱情与常人有别,才引起了外界对这个平常女子异乎寻常的关注。那些各怀心事各有目的的关注,似乎在暗示,潘林的爱情因与常人不同就是错的。然而,爱情错在哪里?这是记者本次采访最想知道也最想告诉读者的一个基本答案。

整个采访过程中,每当提及潘与林之间的旧情往事,潘总是淡淡的一句“太累了”以回应,不愿深究,但纵观潘与林所处年代的社会环境及双方父母对她们爱情的阻挠,不言自明,这些都对她们的感情起到了致命伤害的作用。如果不是这些因素存在,她们也许就不会因“太累了”而至最终分道扬镳。显然,来自社会和传统的压力是她们分手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从采访所得的资料看,潘本人并不清楚她们爱情夭折的这一真正原因。如果能清楚这一点的话,潘对后来的新女友及现在对感情的态度也许会有所不同。这是潘人生的第一个悲剧因子。

而谈及她的新女友时,潘称“这种感情不能长久,要让她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到,潘以多舛的“人生经验”否定了当年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希望,从而产生了“同性恋是不可能长久的”这一结论。而更为可怕的是,从这句话的后半句可以看到,潘本人对同性恋并不接受,连她自己也认为同性恋是“不正常”的,是逃不了受到传统谴责和被道德扼杀的宿命的,所以,当又一个女孩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时,她却只能用一颗几近麻木的心放弃恋人的爱情。这是潘——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女子人生的第二个悲剧因子。

然而,就在采写这篇报道时,记者也有另一个疑问在心中不断扣问自己:潘的青春时代与我们的现在已恍如隔世,较之她,我们拥有的文明和机会要丰富和幸运多了,而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又能比这个小镇女子高明多少呢?

岁月在潘的身上留下痕迹,已苍老的面庞扫去了十年前的光华,然而与记者告别时,她的握手依然那么沉稳有力。我们祝福这位在共和国法制史上留下一笔的小镇女子,还有更多的同性恋者,一路走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