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将竹雕发展成为艺术门类是在六朝时期
竹木牙雕以竹雕艺术品为首,显然是受到国人对材质本身喜好的影响。
古人历来爱竹,竹子的“虚心”、“劲节”作为精神象征,也历来为国人所重。
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器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即有用竹制造的生产、生活用具。
考古发现,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制造使用具有文饰的竹器。
竹雕成为艺术门类之一,最在六国时期。
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的300多年间,中国南方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南京(孙吴时称建业,东晋、南朝称建康)建都,史家称为“六朝”。
到了唐宋时期,竹雕工艺更取了长足的发展。但竹雕工艺真正的繁盛时期出现在明清。
随着中国传统书画的发展,艺术品的材质开始获得突破,竹作为易于选取和加工的材料更是大量被使用。
此时,花鸟、山水成为竹雕艺术家最常用的题材,另外还出现了供文士欣赏把玩的竹雕楼阁、佛像、人物等题材。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文房用具也采用了竹制品,诸如笔筒、臂搁、香筒、镇纸、笔洗等。
艺术家们在雕刻时,多根据竹筒、竹片、竹根等不同材质的天然形状因材施刀。
明代涌现了大量的竹雕艺术家,也逐渐形成了一些影响深远的艺术流派,代表了竹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竹雕艺术多集中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两地,因此人们将他们分为嘉定派、金陵派。
嘉定朱氏祖孙三代创深刻法(指浮雕和圆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金陵李耀、濮仲谦创浅刻法,能依竹材的自然神韵创出古朴而生动的作品来。
在题材上,两派竹雕艺术家不仅精习竹根刻圆雕山水、人物技法,又擅竹制笔筒、扇骨镌刻,均为竹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嘉定朱鹤(松邻)、金陵濮澄(仲谦)因为成就卓著而被清代金元钰《竹人录》推为竹雕开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