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成为名牌的毛笔是安徽宣州所制的“宣笔”

自从秦代开始,将全国各地笔的不同叫法统一称作“笔”。

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汉代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软毫并用。

同时,笔管的质地和装饰也丰富起来。

据正史书籍记载,中国著名的“宣笔”发明于汉代,它是安徽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用兔毛制成的紫毫笔,宣笔以笔锋尖挺而拥著称于世,可算是中国最早成为名牌的笔笔。

到了唐代,宣笔声誉日隆,制笔水平达到高峰,制笔业达到鼎盛,以“鼠须笔”、“鸡距笔”最为著名,“陈氏”、“诸葛氏”跨唐宋两朝,制笔技艺世代相传,所创“无心散卓笔”具有性能柔润、根基牢靠,久用不散,书写流畅的特点,称“海内第一”。

宋代除了宣州诸葛氏之外,歙县的吕道人,黟县的吕大渊,新安的汪伯立等都名冠一时。

元代以后,以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尤以羊毫笔最享盛名,为士林所爱,并得朝廷赞赏,此时的“湖笔”与“宣笔”已同享盛名,乃至超过了宣笔,而成为全国毛笔的代表,誉满海内外。

当时,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

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御用笔和官府用笔,制作精致华丽自不待言,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十分注重装饰和美观。

当时用作笔管的质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珐琅等,在笔管的装饰上,也尽一切修饰之能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许多复杂的工序,好的毛笔要具备古人所谓的“尖、齐、圆、健”四德。按照笔豪的软硬程度,毛笔可以分为软毫、硬毫与兼毫。

根据笔毫的长短,毛笔又可以分为长锋、中锋与短锋。如若按照笔的大小,还可以分为大楷笔、提笔、抓笔、斗笔以及联笔等等。

由于书家的书风各异,对笔的要求亦不同。世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锋端劲强有锋芒的鼠须笔,又据米芾说王羲之的《行书帖》真迹乃用竹丝笔写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