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成年男女的第一次婚配称为“结发”

《孝经》道:“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所以,在古代,剪发并不如现在这么自由随便,常与礼仪结合,诸多限制。

古时汉族未成年孩子不论男女,将头发在发顶绾成两个小髻,左右对称,状似牛角,称“总角”

若男子年二十即行冠礼,女子十五即行笄礼(注:笄读音为“基”),即把两髻束成一股,束发为髻,以示成年。

到了婚配年龄,就把头发在头顶挽一个结,称为“结发”,指进入了青年时期。由于结发是婚龄的标志,所以常跟婚配联系在一起。

中国百姓常用“结发夫妻”来形容原配夫妻,有诗云“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其中“结发”就指男女成年后第一次婚配。

而后来,女子多以青丝赠予情人,作为定情信物。

宋代民间,男女在新婚时各取一绺发丝,绾成同心结,象征二人“永结同心”,忠贞不渝,赋予了头发浪漫色彩。

结发夫妻具有最初的情感,是一个人成人之后负起家庭责任的标志,那些夫妻最初结婚的甜美、幸福、恩爱都会在年老之际栩栩如生地被他们回忆起,历历在目的是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彼此付出、彼此关爱的情景。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