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传入鼻烟是在明代

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史料记载明万历九年(1581)由意大利传入中国。其原料为经晾晒后的富有油分且香味好的干烟叶。制作时,先拍除烟叶上的沙土,再在碾磨上磨细,筛取100目以下部分,和入必要的名贵药材,然后封贮在陶缸内埋入地下,使其陈化一年以上,并窨以玫瑰花或茉莉花增加其香气。用时以手指粘上烟末送到鼻孔,轻轻吸入。

消费者主要为西藏、内蒙古等地的牧民。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中,加入麝香等名贵香辛药材,或用花卉等提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因为鼻烟放在鼻烟壶里容易发酵,所以一般把它用腊密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开始出售。

烟味分五种:膻、糊、酸、豆、苦。鼻烟有紫黑、老黄、嫩黄等多种颜色,气味醇厚、辛辣,具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功效。有黑紫、老黄、嫩黄等不同颜色,嗅之气味醇厚、辛辣,据说有明目、提神、辟疫、活血之疗效。烟草是由美洲经吕宋(今菲律宾吕宋岛),在明代万历年间流传至我国福建的,当时称为淡巴菰或淡巴菇。

烟草,它和玉米、西红柿、土豆、巧克力并列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发明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直到明代弘治五年(1492年)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后,才使美洲的烟草逐渐流传至全世界。英国皇家艺术协会的科尔蒂斯在1935年于纽约出版的《鼻烟和鼻烟壶的历史》中说,1492年10月12日,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到达萨尔瓦多,当地的印第安人赠给哥伦布的珍贵礼物是金黄色的烟叶。印第安人经常徒步,或是坐着牛车跋涉迁徙,生活十分动荡艰苦,而吸闻烟草不仅能战胜按劳和饥渴,还可以用它医治创伤和疾病。烟草成了上赐给人类的珍贵礼物。

1503年(明代弘治十七年),随同哥伦布第二次探险的西班牙修道士帕尼发现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奇特习俗——吸闻鼻烟。他说,吸闻鼻烟是通过一根细管,一端放在烟末上,另一端放在鼻孔前。在吸闻中,还时常拔出细管,清洗干净。墨西哥和巴西都盛产烟叶,所以墨西哥和巴西的印第安人也有吸闻鼻烟的习惯。

后来,葡萄牙殖民者到了美洲,他们发现巴西的印第造卷烟。在巴西,有专业的鼻烟磨坊,将优质烟末掺合玫瑰花等,制成当时世界上最优质的鼻烟。

印第安人还以玫瑰木制成研钵和研杵,把优质烟草捣成碎末,并附加香草植物的碎叶,制成气味芬芳的鼻烟。鼻烟时常是热的,用骨制细管的下端插进鼻烟中,而以上端放在鼻孔前吸闻,以承受芳香的气味。这些玫瑰木的研钵、研杵以及吸闻斯烟的骨制细管,都是装饰优美的手工艺品。

奥托玛克鼻部族的印第安人采集烟草、含羞草的枝梗切割成碎末,并将其弄湿,使之发酵,然后混合本薯粉制成鼻烟,放在盘里,用右手持叉(骨制,多为鸟形)盛起将鼻烟放在鼻前吸闻。有的鼻烟还掺合红柳、红色硬木、紫杉、漆树等树皮、麝香、树胶等碎末。印第安人用动物的骨、角以及皮革、树皮等制成的美丽的鼻烟壶(盒),是珍贵的手工艺品。

鼻烟传入中国是在明代隆庆(公元1567—1572年)年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清朝赵之谦《勇庐闲诘》中提及,明万历九年(158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携带鼻烟、自鸣钟、万国图等贡礼,进行传教活动,后进贡给皇帝,但从现存明代宫廷档案“利玛窦所献方物”的名单中未见鼻烟的记载。

刚传入时中文称为称“士拿乎”、“士那富”、“西腊”、“布露辉卢”、“科伦士拿乎”等,均为外来语译音。到了雍正年间,雍正皇帝根据鼻烟是用鼻子来闻的特点,把“士那乎”命名为“鼻烟”,至此,鼻烟开始有了中国名字。 鼻烟传入宫中后,随着皇帝赏赐给大臣们鼻烟以及鼻烟壶,开始向上层社会流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