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大的拉祜族传统节日是拉祜族历法的春节

拉祜族总人口为45.37万(2000年),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其中云南省有44.76万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6%。

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总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思茅、普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同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

拉祜族人口在云南省以外的地区数量都不太多,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只有山东和河南两省。另外,作为跨界民族,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也有16万多拉祜人居住。

拉祜族聚居的澜沧江流域的山区,属于亚热带。这里气候温湿,土地肥沃,适于种植水稻、旱谷、玉米、荞子等粮食作物和茶叶、烟草、剑麻、紫梗等经济作物。在深山密林中,有松、杉、樟、楠等各种林木和滇三七、萝芙木等贵重药材,还栖息着马鹿、麂子、野牛、熊、老虎以及孔雀、鹦鹉等各种珍禽异兽。地下蕴藏有铁、铜、铅、铝、煤、银、钨、云母等矿产。

拉祜族自称“拉祜纳”(黑拉祜)、“拉祜西”(黄拉祜)、和“拉祜普”(白拉祜),拉祜的意思是“老虎”。他称有锅锉、果葱、苦聪、黄古宗、倮黑、黄倮黑、缅、目舍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拉祜”。“拉祜”一词的含义,195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区(辖今澜沧、孟连、西盟三县)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作出的《关于拉祜族自治区若干问题的报告》曾明文指出:“‘拉’即大家拉起手来,代表团结,‘祜’即代表幸福的意思。”

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拉祜语中有关动物的词汇与傈僳语、彝语全同或基本相同,说明拉祜、傈僳、彝等族人民在历史上有着悠久密切的联系。由于和汉族、傣族接触比较多,所以一般群众多能兼说汉语和傣语。拉祜族在历史上原本没有文字,曾刻木记事,结绳记数。部分地区的拉祜族曾使用过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拉丁字母的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拉祜族对原有拉丁字母文字进行了改革。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的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

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十二天,一月三十天,一年十二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春节,也叫过年,过年分为大年、小年,拉祜族称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大年是从正月初一至初四共四天,小年是从初九至十一共三天。十二是满年,这天晚上全寨要跳芦笙舞,意思是天上的月亮圆了,年也过完了,从明天起新进入紧张的劳动生产了。

清明节,扫墓节日。这天,到墓地清除坟墓上的杂草,加高坟墓,杀鸡悼念亡魂,最后全家人在坟墓旁进行野餐。

端午节,是拉祜人民种树种花的节日。传说这天是撒在田地里的种子脱离谷壳的日子。这天不能砍伐任何植物,而是种树、种芭蕉、种竹子最好的日子。传说这天把棒头(木杵)插在地里都会生根发芽。

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天黑时,各家各户都要点燃松明或者蜂蜡做的蜡烛。这天要杀一只鸡,茶饭要比平时好一些。

新米节。献新米饭,是拉祜族最高的礼节之一。拉祜族的新米节没有统一的日子,约农历七、八月间,谁家的新谷先熟,谁家就先过新米节。献新米饭,必须先献米饭给神和去世的老人,并祝福,自己家的老人端碗后,其他是晚辈才能跟着吃。献新饭时,要唱新米节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