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较系统人口论思想的是韩非子
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在他所著的《五蠹》篇中指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这种人口增殖过快的情况,会使“货财寡”、“供养薄”,从而导致“民争”,“不免于乱”。
韩非提出的这种人口论观点较系统,比英国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观点早2000年。
韩非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口论思想的人。
韩非子不仅谈到人口增长及其与经济的关系,而且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韩非子提出了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
韩非子主要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人口已增加不少,尤其他所在的韩国,早在商鞅时就已“地狭而民众”,“其土不足以生其民”(《商君书-徕民》)。
到了他生活的时代,更是人口繁多,仅宜阳一地,就有“城方八里,材土十万”(《战国策-周策》)。
因此,在人口问题上,他首先提出了人口不是少了而是多了的观点。“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韩非子-五蠢》)。
认为人口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和人口在几十年内可以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虽然并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但远在公元前三世纪,他就提出了与近代资产阶级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所说的人口按等比数列增加很相类似的看法,是值得注意的。
韩非子还第一次提出了用财货与人口对比来说明人口是多了还是少了的观点。他说:“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蠢》)
用财货与人口对比,比之以往用土地与人口对比,不仅是一个很大发展,且能更确切说明人口是多了还是少了。韩非子在两千年前就看到了人口的再生产必须适应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看到了人口的多寡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则是很有见地和预意的。
韩非子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
韩非子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