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第一个铜镜发展高峰期是战国时代

铜镜是用青铜制成用以照容的生活用具,作为一种实用物品一直流传到18世纪末。

19世纪初,由于外国水晶玻璃镀水银镜的传入和普及,铜镜才被取代。

战国铜镜是中国古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从考古发现来看,北方镜出土不多,以湘、皖“楚式镜”为主,式样繁多,胎薄卷边,有双层纹多、弦纹纽、繁复精巧等特色。

战国中期以后,镜体增大,一般直径为10余厘米,三弦纹的桥形小纽,纽座主要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除平缘的以外,镜的缘部多为断面呈弧曲内凹的。

镜背的花纹可分“地文”和“主纹”。前者如羽状纹、涡云纹、雷纹等,仍然是采用青铜容器上的花纹,后者如山字纹、花菱纹、禽兽纹等,是适应铜镜的特点而设计的。

战国铜镜绝大多数为圆形,少数是方形。有的镜由镜面和镜背分铸配合而成,镜背铸出透雕式的兽纹和蟠螭纹。

个别的镜用金银错出各种生动、复杂的花纹,十分精致。

各地所铸铜镜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典型镜有山字纹镜、菱纹镜、四叶纹镜、夔凤纹镜、蟠螭纹镜、连弧纹镜、四虎镜、四龙镜等。

铜镜在我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研究地位,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陪葬品,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铜镜有着各自特征,故出土的铜镜又成为古代墓葬断代的标准器之一。

中国已经形成以铜镜研究为主的“镜鉴学”,是中国金石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中国古铜镜还广泛流传到周围地区。在西亚、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日本等地,都发现过中国铜镜。特别是日本,自弥生时代以来,大量从中国输入铜镜,视为宝物或神器,并在本地仿制。

宋代铜镜是中国古铜镜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高潮。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