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5250标准箱专用深水泊位建成于山东青岛港
中国国内第一个可停第五代满载5250标准箱的专用深水泊位是山东青岛港前湾二期三号泊位。
该泊位是青岛港前湾二期工程的一个单项工程,是全国第一个可停第五代满载525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专用深水泊位,也是亚洲新诞生的第六个深水泊位,于1996年正式开通运营。
当时,青岛港是排名世界第50位的集装箱港口,是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重要港口。它是国内的国际集装箱中转港;是国内港口首家开通国际集装箱EDI系统的港口,实现了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接轨。
20世纪末,青岛港自筹资金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先后投入巨资在老港区改造投产了三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具备了接卸第三代、第四代集装箱船舶的能力。
青岛港瞄准中远集团5250TEU集装箱船舶就要下水的机遇,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投产了可停靠第五代满载525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舶专用深水泊位,于1996年12月16日举行了建成投产仪式。
码头岸线总长400米,水深14.5米,通过能力为30万标准箱,最终达到50万标准箱。
港内有两条集装箱铁路专列与内陆地区相连,架起了内陆进出口贸易的桥梁。青岛港口的上述优势,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青岛港与中远集团(即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是亲密的合作伙伴,在长期的业务往来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2005年12月,中远集团欧洲航线巨轮“中远中国”号首航青岛港,至此,中远集团在青岛港开通的欧洲航线班轮全部由箱位5250标准箱以上的船舶换成了箱位8400标准箱以上的大型集装箱船舶。
“中远中国”号长334米,箱位达8400标准箱,该轮首航当日在青岛港顺利完成了2016标准箱的装船作业。
据了解,船舶大型化是世界航运界的普遍趋势,因为这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船舶的增大,操作成本及管理成本都会大大降低。数据表明,6000TEU的集装箱船可比4000TEU的船舶节省20%的成本。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青岛港集团响亮喊出了“世界上有多大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码头”的口号,通过管理挖潜,努力改造码头硬件设施,提升码头服务水平,受到了货主和船公司的广泛赞誉。至2005年年底,已经有意大利邮船、地中海航运、长荣海运、东方海外、铁行渣华和中远集团6家世界级船公司选择青岛港,作为它们新造的载箱量超过8000标准箱的集装箱巨轮的首航港,并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