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影响深远的中日武术交流回流是明代抗倭战争
中国双手剑刀法,是中国传统武艺中的精华之所在,是真正上得了堂堂战阵的犀利杀敌技法。可惜,自唐朝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至明朝时,中国双手剑刀法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了。
而中国剑刀技法传到日本,经过日本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去芜存真,创造出一套带有日本特点的日本式刀法,在明朝时期,以倭寇犯边作乱的形式,来到中国,使明朝部队和人民大吃其亏,无力抗衡。
因为这个原因,戚继光在十二卷本《纪效新书》卷4《短器长用解》中说:
“长刀(双手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因为至明朝时,中国双手剑刀法在中国本土已经失传,以戚氏之高明,亦不知双手剑刀法本为中国所原有,而认为是日本之创造,惜乎!并基于战场实战中国军队屡战屡胜之甘苦,对双手刀法给予高度评价:“我兵短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缘器利而双手使用,力重故也。”
何良臣在其《阵纪》卷2《技用》中对双手剑刀法给予了高度评价:“日本刀不过三两下,往往人不能御,则用刀之巧可知。”唐豪在《中国古佚剑法(双手剑)》中说:“(双手剑刀法,日本人)盖专精而得要归,遂能称绝也。”对双手剑刀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古传双手剑刀法,在中国因为宋朝重文轻武,元朝禁武等种种原因,而不幸在中国本土失传),而日本至今演剑法绝精,此可为有志研究中国古剑道者借径也。”为中国武术爱好者重新研究中国传统双手剑刀法,指明了研究发展方向。
武术交流与影响,相互学习和发展,在历史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在中日武术交流中,有两次影响深远的中日武术交流和技术回流,不幸的是,都是通过战争。日本武术深受中国影响,可以说是学习自中国武术,以双手剑刀术和刺枪术为代表,但是,均加以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和发展,“徒弟学会后,反过来打师傅”,在明朝抗倭战争和抗日战争中,这些技术重新回到中国本土,大逞其凶,令中国大吃其亏。
第一次影响深远的中日武术交流回流,是明代抗倭战争,日本学习自中国并且已经本土化了双手剑刀法倭刀法令中国军队大吃苦头。中国人以戚继光等为代表,在抗倭战争战场上,从倭处学习了日本从中国学习去、而中国本土已经失传的双手剑刀法——倭刀术,最后,荡平倭乱。
第二次影响深远的中日武术交流回流,是在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重视刺刀术和白刃战,在战争初期,令中国军队吃亏非浅。以八路军为代表的中国军队,在与日军作战的战场上,学习了日军军用刺刀刺杀术。在两次影响深远的中日武术交流回流中,结果是,中国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现(批)发现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当然,在学习掌握后,多少都加以了中国化的改造,结果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两次均为,日本从中国学习了武术技术,并加以发展,反过来徒弟打师傅,中国人又学习过来,再以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之武学加以发展淬练,反过来又在对日作战中大显神威,狠狠教训了忘恩负义的不肖徒弟。
两次中日武术交流回流,有异曲同功之妙,结果是一样的,以敌之所长克敌致胜!其影响均为深远,影响至今,第一次交流的结果,倭刀术成为了中国现代苗刀术的主要源头;第二次交流的结果,中国本土化的日式刺刀术,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刺刀术,纳入中国军队训练体系,在建国后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成为中国军队必练的一门军事技能。
应该说,日本人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武术源头,包括我们熟知的双手剑刀法倭刀术和现代化的刺枪术刺刀术,均学习自中国。但是,他们天性最善模仿,又有一种道精神,学会了我邦之物,不但能据为已有,而且竟然还能将之渲染得迹近神话,推陈出新,演法绝精,专精而得要归,遂能称绝。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武者学习和借鉴。
这也与日本历史上,国内战乱常年不断有关系。为应对日本常年战乱,日本社会衍生出了专门的类似于终身专职军人的武士阶层,精研武术,常年训练,并经常征战,真正的生死搏杀,来不得半点虚华,因此,追求实战的日本武术,再经战争实践检验,去芜存真,可以说,基本都是真正经过战场检验的一击必杀之技术,是兵器格斗技术的精华之所在!不在战场上死许多人,是总结不出这样凌厉的高超杀技的。
这与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形成的人心所向追求大一统、长治短乱的历史和国情是不同的,当然,加诸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形成的“侠以武犯禁”思想影响,加之以后愈演愈烈的重文轻武的文化风气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日本历史,长期战乱不断,需要挟武养士自保与征伐;而中国长治短乱,“侠以武犯禁”,国情不同,武术与武人的地位、待遇和命运自然会难免有所不同。
天才的职责,在于创造;人才的职能,在于继承和发展。文化与文明,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文明需要有人发明创造,也需要有人来继承和创新。中国发明了四大发明,而对四大发明的创新光大在于西方,并反过来影响了中国。中国发明了武术,日本人进行了创新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我们。拿来主义并不可耻,不学习而固步自封者,才是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