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奠基人是李璞先生

李璞要求氩组早出数据、多出数据,为出成果铺路。他要求氩组的地质人员,除参加测定样品外,还要各有侧重地研究不同矿物及全岩的K-Ar年龄测定适应性。他经常悄悄步入氩实验室,敦促氩组技术革新,摆脱少、慢、差、费。按照他的教诲,氩组相继采用了内加热法、钛蒸发泵纯化法、无油超高真空提氩系统、38Ar同位素稀释法、慢中子活化法、39Ar-40Ar快中子活化法和激光单颗粒熔样坪年龄测定等技术。

1960年冬,实验室遭遇“电荒”。李先生在全室大会上宣布:“我们要自力更生,自己发电;我决定搬到办公室来住,睡行军床,与大家分摊奋斗辛苦,分享自强乐趣”。当柴油机运到时,大家用钢管垫底,人力推滚,逐段蜗行。李璞和大家一起挽起袖管,喊出“一、二、三”口令,将发电机推到大楼二楼定位,当晚发电成功,突破了困局。

为解决玻璃加工问题,李璞亲赴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简称半导体所),请求借用特级玻璃师傅吴天恩,来实验室吹制压力计和高真空活塞,并请求派去一名同志当学徒。因工作关系,吴师傅和两个徒弟只能在半导体所下班后赶来地质所加夜班,困难时期一日三餐,食不果腹,更何况晚上加班。李璞先生不忍,拿出自己定量粮票和私钱,买了高价面条和酱油等物当作夜宵给他们充饥。

(4)敞开胸怀、交流合作,携手开拓中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新领域。1962年地质所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在国内率先建成,并做出了我国第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国内兄弟单位相继派了多达20人来一室取经学习,包括北京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及沈阳金属所,铀矿地质所、地质矿产部地质所及其所属大区的地质实验室等近20个单位。

1962年冶金部地质所派陈民扬到一室学习建室经验和测年技术,李璞得知他单位新到一台CH4型质谱计但暂缺技术人员后,立即给他单位写信,指出在同位素地质诸多方法中稳定同位素方法更符合冶金地质工作需要,CH4质谱计适宜测定稳定同位素组成。建议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发挥一室现有人才技术优势,充分开发CH4质谱计的技术功能,联合培育所需技术人才。他的建议得到双方单位领导一致赞同,联合实验室的同志们在李先生指导下仅用3年时间,从安装调试质谱计,到完成两个不同类型硫化物矿床硫同位素地质研究课题的一系列工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硫同位素地质实验室。李璞带领一室同志践行“以人之长补已之短,以己之长广纳同行”的思想,缔造了一段兄弟单位交流协作的佳话。联合实验室如一只“老母鸡”,孵化了两所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科研人才,共同开拓了我国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5)创建中国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初战告捷。1963年李璞团队发表了我国第一篇基于自测数据的同位素年龄研究论文“内蒙和南岭地区某些伟晶岩和花岗岩的K-Ar法绝对年龄测定”,宣告了中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诞生。当时拥有同位素年代学实验室的国家还为数不多,为此,法新社专题报道了这一消息。同时,一室质谱技术人员与院科仪厂联合仿制的ZHT-1301固体质谱成功测定了铅同位素组成;同年,测得内蒙古集宁伟晶岩中放射性矿物的U-Pb年龄。随后,Rb-Sr法年龄测定和稳定同位素研究也相继建立,并发表了成果。至此李璞团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抓住了科研环境短暂稳定的时机,取得了创建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的初步胜利。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李璞在系统学习国际地质绝对年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质科学和找矿实践的具体需求,对中国重要地质事件和区域地质演化及成矿年龄等地质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成果有:
(1)内蒙古南部伟晶岩和变质岩年龄
(2)中国北方震旦纪地层的年龄界限
(3)南岭及其邻区花岗岩类分期
(4)辽东半岛地质发育史年龄框架
(5)首次获得西藏希夏邦马峰和珠峰岩石年龄

热爱祖国 献身事业 死而后己

综观李璞先生一生,无论是在其青年学生时代,还是在回国后中科院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时期,他从来都是将国家需求及民族的命运放在第一位,并为之奋斗了终身。在其青年时代,正逢国家民族危亡之时,他放弃学业,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之中。全国解放,李璞学生留学海归之后,他完全服从组织分配,先后从事及负责的进军西藏科考,攻坚铬、镍、金刚石、铀等急需矿产及创建中国同位素地质实验室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等三项工作,都是当时国家建设与发展急需之项目。他全身心地投入,为之贡献了毕生精力,并作出了突出成绩与贡献。就是在含冤离世之时,他还关心着中科院下达的珠峰科考年龄测定任务,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自强不息 严谨求实 诲人不倦

李璞自学英语、俄语,阅读大量的文献,并将《丽江地质志》译成中文出版。到地质所后李璞将工资的相当部分用来购买外文书籍,在他办公室里有两个书柜一个书架,其中英文专业书最多,其次是俄文书。他不但自己购买外文书籍,还向同事推荐并代购。李先生抓紧一切时间阅读文献,在野外期间早晨起来一边帮厨烧火,一边读书。李璞短短一生中开拓了三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能站到巨人肩膀上,与他能从两个外语世界获取资讯的能力积累密不可分。

在开展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李璞非常重视野外宏观地质考察,总要攀登到当天工作地区内的最高处,以便登高望远,居高临下,审视所看到的地质、地貌等现象,并把当天看到的与过去的联系起来思考。野外采样要具地质代表性。认真观察、鉴定样品,送进实验室的测定样品都有详细野外地质背景和显微镜下观察描述。样品需经双样测定,并亲自严格审查,保证实验误差范围之内方可使用。

1964年,研究室各种方法测定数据骤增,成果倍出。但李璞先生却说:“我们的事业正在起步,取得许多数据,但还不扎实,精度、准确度都有待提高,应用解释上需要进一步商榷考虑,急于出书会误人犯错,不能流芳百世,反而‘遗臭万年’”。李璞严谨求实的学风成为同位素地质实验室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他开拓了三个领域,虽著述不多,但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李璞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外语学习,一再叮嘱“一定要把英语抓起来,闲时多学,忙时少学,不可中断”。他专为“一室”青年开办英语学习班,每周安排二次时间亲自授课。1967年秋,国家科委给一室下达珠峰顶峰样品定年任务,因技术条件欠缺,挑战极大。当时李璞已被停职检查,没有办公室,他在图书馆发现一篇国外应用慢中子活化技术定年的文章,就约同技术人员到他所住的集体宿舍里,为大家讲解此文,勉励他们开展技术革新,战胜困难。

身先士卒严于律己 关爱同事

在西北考察中,李璞多次一到宿营地就拿起袋子,独自一人去捡干牛粪作燃料,供生火做饭用。在一次辽东考察,入住一幢长期不用的海边渔场旧房子,大家打扫房间时,李先生不见了,后来发现他去打扫厕所了。一次在祁连山考察,先行十余人排队骑马渡河,人多马少,进展缓慢。李先生赶到时,还有一半人在岸边等待。他鞋袜未脱,大步踏进冰冷刺骨的河里,涉水而过。其余同志见此情景,脱去鞋袜,迅速过河,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工作中李璞总是走在队伍最前头,出现在最艰苦的地方。

1957年夏,李璞到海拔超过4000多米的祁连山黑河南岸检查工作。研究组的一个年轻人的登山鞋坏了,无处可修,又未带备用鞋。他在检查完工作离开时,脱下自己的鞋送给那位同志,只穿袜子在冰天雪地里步行数十公里回到营地。在跨越祁连山的野外考察期间,天气转冷,他看到组里一位年轻同志穿着单薄,就请人到牧民那里买来驼绒,把自己一条夹裤絮成“棉裤”,送给这位同志,感人至深。

“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人因营养不良患了浮肿病,李璞本人也未幸免。中科院干部局关怀老科学家的健康,组织轮批到青岛疗养院疗养三周,地质所推荐李璞去,当时他的身体情况正需疗养。但是,他向领导反映戴橦谟不仅浮肿而且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推荐戴橦谟去疗养。黄承义也是李璞团队的成员,又有一次安排李璞去青岛疗养,这次他将这个机会让给了病后初愈的黄承义去青岛恢复身体。在中科院工作18年里他放弃了多次疗养的机会,从未享用过一次。

李璞生活非常俭朴,在南岭野外考察时,曾因李璞穿着朴素被某市招待所接待人员拒之门外。按当时规定,李璞夫妇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配有诸如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及副食的优惠供应,但他家老保姆多次报怨,两位教授不允许她去买任何照顾性副食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同志和国家则是异常慷慨,从不吝啬。李先生分文不取属于自己应得的稿酬,而是将其留在室里作为大家的活动经费。他的工资存折由室里一位年轻人保管,他交待谁家生活发生困难,不必请示就可取款帮助。室里收入低的同志大多都受到过李璞的解囊相助,有时还背着当事人,给同事的家里寄钱。困难时期一位司机随李先生在东北做野外工作,路过大饼店时,李先生总会要求停车并去买些大饼、油条请司机吃饱后再走。一位跟随李璞进藏考察的同事,受邀到李家做客,在保姆拉开书桌抽屉时,偶然看到许多张面额很大估计不下千元的(爱国)“公债”券竟散乱地放在其中,其实李璞工资的相当比例都购买了国债,支援国家建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