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陈焕镛

陈焕镛(1890-1971年),中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广东新会(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

陈焕镛因早年丧父,童年随母居住在上海。1903年赴美国就学,1919年获林学硕士学位。陈焕镛心系祖国,放弃深造机会,毅然于当年回国。

他历任金陵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大学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1年于广州逝世。

作为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家,陈焕镛无论从事科研或教学,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基础与应用兼顾,对经济植物,尤其是注意对木本植物的研究。

1957年他着手兴建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树木园,亲自主持园址的选定和园内的规划,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华南植物园逐步建设成为从事热带、亚热带植物引种绿化和植物研究的基地,在植物知识普及和科研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焕镛一生从事植物学的研究工作,十分珍惜祖国的植物资源和植物标本。抗日战争期间,为了保护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珍藏的标本、图书不致落入日寇手中,历尽艰险。

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中山大学植物研究所驻香港办事处遭日军包围搜查。由于标本、图书均有国立中山大学的标志,被视为“敌产”,办事处被日军封闭,科学家20余年积累的标本、图书面临被掠夺的厄运,陈焕镛心急如焚。

后在伪广东省教育厅的帮助下,几经波折于1942年4月将存港标本运回广州,安置在广东大学校园内。

19471948年,正当陈焕镛备受冤屈,处境极其困难之际,在美国的导师劝其去美国任教,但科学家毕生贡献于祖国科学事业的初志毫不动摇,陈焕镛婉言谢绝邀请,他爱中华、爱科学之心于此可见。

陈焕镛对科学研究十分严谨,写每篇科学研究论文,都必反复推敲,往往数易其稿,一般不轻易发表。

陈焕镛创建了中山农林植物研究室(后改为研究所),建成中国南方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对中国华南植物进行大量的调查、采集和研究,发现100多个新种,10多个新属,其中为纪念植物学家钟观光而命名的木兰科遗植物“观光木属”和裸子植物“银杉属”在植物分类上有重大意义;

与秉志、钱崇澍等提出建立天然森林禁伐区的建议,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作为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者和开拓人,陈焕镛一生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炽热的爱国之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