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民营支线航空公司是华夏航空公司

我国首家以支线为主要运营业务的民营航空公司华夏航空公司于2006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营。

该公司由鸿商产业控股集团公司等4家民营、外资企业筹资8000万元人民币投资组建,在开业初期将以贵阳机场作为基地机场,经营贵州省内的三条支线航班,以及贵阳到南宁、湛江的航线。

开业之际,华夏航空公司已经向山东航空公司租赁了3架CRJ200客机,山航还向华夏航空输送了飞行、机务等工作人员40多名。此外,华夏航空已经与首都机场集团签订了合作书,华夏航空可在首都机场集团下属的20多家支线机场进行运营。

华夏航空董事长胡晓军开业前向记者表示,开飞后华夏航空会马上着手引进更多的支线客机,从而保证航空公司的规模效应。

胡晓军称,与此前的民营航空公司不同,华夏航空不会与现有的国内传统航空公司争抢已有的航空干线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既有市场的竞争局面已经形成,盲目进入必然会遭到大公司的打压,另一方面,支线航空锁定的就是那些潜力巨大却尚未开发的航空市场。”

根据华夏航空制定的发展计划,在2006至2009的3年内,计划着手在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年旅客吞吐量在30万人次左右的小型机场孵化类似的支线模式,并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支线航空网络,以求实现支线航空为干线航空输送客源的市场定位。

支线航空是相对于干线航空提出的。由于人员分布情况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特别在中小城市必须经过中转才能到达终级目的地,这就使民航的航线形成中枢辐射式的网络结构,即为大城市之间建立点对点的干线航线,由大型宽体客机直飞。

同时,由小型或较小型飞机直飞中小城市到大城市的支线航线,这种辐射式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上座率,提高出行率,使民航和旅客效益都达到最大化。

由于支线航空是为枢纽和干线机场集散客源和货源的区域性航线运输,一般来讲,支线的起止点中必有一端是较小的城市,其飞行距离应该是在600-1200千米之内为佳。

支线一般情况下客流量较少,年客运量一般低于3.6万人次可称为支线。

支线航空还要求保持一定的航班频率,每周至少有一个正常航班。支线航空除为干线集中或疏散客源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在直线距离较短但交通不便的地区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其他交通工具无法替代的。

支线飞行一般由50-100座的中小飞行执飞。也有将支线客机分为10-30座级的小支线客机、40-60座级的中支线客机,70-100座级的大支线客机。最终什么类型的飞机执飞,要视客源情况来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