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印章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的“鉥”
中国已知最早的印章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的“鉥”,原为表示信用之物。
在中国,把镌刻印章称为“篆刻”。因为印章多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篆刻”。
篆刻艺术是书法、雕刻的结合。书法、章法和刀法是篆刻艺术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爱好、修养和情趣等内涵。
秦代开始,将皇帝之印称作“玺”,臣下之印称“印”。
汉承秦制,皇帝皇后之印称“玺”,一般官印多称“印”,将军印称“章”。
还有一种供装饰和佩带用的“箴言印”、“吉语印”。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章风格舒放自然。官印形体开始变大。
唐代以来印的应用日渐广泛,又增加了“记”和“朱记”的名称。
宋元以来,印章逐渐向艺术欣赏的方向发展。
宋代出现了“押”的形式,刻成图画形式的符号。
以前印章都用篆书,宋代出现楷书刻印。
明代文彭、何震均负治印盛名,为徽派始祖。
清初金石之学盛行,名家辈出,流派风起。先后有丁敬等开创浙派;邓石如起继皖派;清末赵之谦、吴昌硕诸人更融会金石文字入印,雄厚朴茂,影响于后人较深;
近人齐白石,富有革新精神,其治印风格苍莽奔放,独具特色。
印章除姓名印外,还有号印、书柬印、肖形印、斋书馆阁印、收藏鉴赏印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