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广东籍的宰相是晚唐的郑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然而到了晚唐,国家常年处于战乱之中,再加上连年的天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郑愚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生的。郑愚是见诸诗史上的第一位香山籍诗人。他的《泛石岐海》诗歌,是历史上第一首用白描手法吟咏香山风物的诗歌

881年,郑愚临危受命,官拜尚书左仆射(即左丞相),成为广东籍的第一个宰相。

郑愚是唐开成二年(837年)的进士,做过朝廷里的秘书省校书郎,后被授桂营观察史。

后来黄巢起义爆发,郑愚被任命为左丞相,卒于任上。在任桂营观察史的时候,郑愚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拜访在海内负有重名的魏国公崔铉,请他指教。

崔铉见他衣饰华丽,以为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花花公子,便把他的诗稿放在桌子上,看都不看,只是留他在家中吃饭。

当郑愚离席更衣时,很多宾客都认为他羞愧难当而离开了,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儿,郑愚却换了一身华美的衣服回来了。

崔铉在郑愚离开的时候,随手翻了一下郑愚的诗稿,不由得拍案叫绝,不由自主地赞叹道:“也只有他这样的才子,才配得起穿这样华美的衣服。”这些出自于古籍《唐诗纪事》。

《全唐诗》收录了郑愚一篇名为《泛石岐海》的诗歌,全文如下:
此日携琴剑,
飘然事远游。
台山初罢雾,
岐海正分流。
渔浦扬来笛,
鸿逵翼去舟。
鬓愁蒲柳早,
夜怯芰荷秋。
未卜虞翻宅,
休登王粲楼。
怆然怀伴侣,
徒尔赋离忧。

诗中的台山,即今广东省中山市石岐以南的南台山,后来是香山八景之一的“南台秋月”的所在地;

“岐海”指“石岐海”,后来也成了八景中的“石岐晚渡”。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郑愚虽然年少才高,此番离开家乡,是想闯一番事业的,但想到了国家多灾多难,对此行的未来,忧虑颇深。

此外,郑愚还写了一首《醉题广州使院》:“昔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前两句是对民生疾苦的体恤,后两句是对丰年的由衷喜悦。由此可见他的心与民众的贴近。

郑愚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而忘私,是广东籍难得的一位宰相。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