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中国人开设的近代化剧场是上海的“新舞台”

中国戏曲表演场地,经历了由戏场、戏棚,到茶楼、茶园,再到新式剧场的演变过程,其中茶园是旧上海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剧场。

开埠之前,上海民间的戏曲演出活动,除了在筑有戏台的神庙、会馆演出外,一般都在茶楼客堂内搭板为台进行表演。到了咸丰年间,来到上海的戏班艺人逐渐增多,他们开始租赁房屋,划地为台,或者以竹木搭建戏场或戏棚,开场串戏,聊以谋生。

随着演出市场的兴盛,出现了旧式戏院——茶园。1851年,上海第一家营业性的茶园“三雅园”在县署西侧开张,上午卖花,下午、晚上则成为专门的戏园。

开张之后,演出火爆,此后其他戏班纷纷效仿。到1867年,租界内就有了“大小戏园30余所”。

清末明初,京剧风靡上海,“京剧风行,茶园斯盛”。茶园的兴盛,娱乐空间的竞相开放,使得戏曲从达官贵人的厅堂宅园、从乡镇的草堂庙台迅速走向了市民观众,走向了激烈竞争的城市娱乐消费市场。

一开始,有满庭芳和丹桂两家大茶园鸣锣开业,不久,久乐园、宜春茶园等相继赶上。

早期的戏园如丹桂园,一般为上下两层,楼上一圈作为包厢,两旁设板位;楼下正厅池座内设茶桌座位,后边和两旁设排座。
但池座露天,不蔽风雨。

后来,春桂茶园于1905年开张,开始改露天为封闭式,并在场内安装电风扇,到了冬天还有暖气。同时,还非常注意安全通道的修建,左右设置太平门6处,人流通畅。

当时娱乐业竞争激烈,各大茶园也是绞尽脑汁,对场地精心布置,力争做到角色整齐、行头精美、服务周到。

通常大型茶园都在预订席位的桌案上摆有鲜果点心,观众可以边看边品茗叙谈。丹桂茶园,演戏到半夜,还有汤圆、肉面等夜宵供应。久乐园,还准备在椅垫、搁脚租赁。

在茶园兴盛的同时,西洋歌舞、马戏、电影、话剧也登陆上海,对本土娱乐业形成了挑战。

1874年,兰心大剧场开业,这是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有近代化设备和镜框式舞台的剧场

到了1908年,上海倡导京剧改良的代表人物夏月珊、夏月润众兄弟与潘月樵,于南市开设了一座机构商办的新式剧场——“新舞台”,成为首家中国人开设的近代化剧场

剧场的演出方式抬高了艺术的地位,同时摒弃了茶园中泡茶、送点心、召妓等不良风习,因而受到戏班和观众的青睐。

短时间内,新式剧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茶园则因建筑老式、设备陈旧、场地狭小、资金匮乏等原因而被淘汰。

1917年,贵仙茶园关闭,标志着茶园在上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