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现代川菜诞生于清代

川菜是对我国四川一带饮食特征的统称,为我国八大菜系之一。各地川菜风味比较统一,是我国民间菜式最丰富的菜系。

川菜的历史悠久,有人认为其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古巴蜀国。根据近些年出土的考古文物可以证明,在先秦时期的巴蜀国有着灿烂的文明。但从这些文物中我们仍然不能知道当时的烹饪与现代川菜的联系。

而根据东汉郑玄在注释《礼记-内则》与稍后高诱所注的《吕氏春秋-本味篇》里的说法,古巴蜀人有嗜臭的习俗。这显然与现在的川菜有一定的区别。

现在人们对川菜的印象大多是“麻辣鲜香”。早在东晋时就有记载蜀人“尚滋味”、“好辛香”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大概推断出:现在川菜的特点主要承袭自三国两晋时期。这样算来,川菜至少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隋唐五代时期,因战乱等原因,四川成了许多中原贵族、文化名人避世的地方。中原的文明随着人的涌入也一块来到了四川,促进了四川的发展,而这些也体现在了饮食的变化上,川菜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到宋朝时,川菜已经不仅在川蜀一带流行,它的影响跨越巴蜀旧疆,向四周辐射,形成一个独立的菜系。此时它被人们称为“川饭”,这是古典川菜的高峰。

现代川菜诞生于清代,是随着四川经济文化的复苏而发展起来的。由于明朝末年战乱频繁,四川经济文化一落千丈,古典川菜也遭到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

清初政府的移民政策注定了现代川菜是一种移民文化的混合,它受多家菜系的影响,又适应本地的饮食要求,在我国的八大菜系中极具特色。

早期的川菜烹饪比较简单粗糙,主要受来自两广、江西、陕西等进川的下层移民的影响。除此之外,《醒园录》与来自北方的旗人官员也对上层川菜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醒园录》的作者是四川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人李化楠,为乾隆时期进士,后赴浙江当官。

他在闲暇之余,喜欢收集家厨、主妇的烹饪经验,并把这些记录在《醒园录》里,后由其子李调元编撰整理成书出版。它详细记载了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操作程序,其中记载的烹调手法对现代川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书中所记菜式多为浙菜,但李氏父子大都对这些浙菜进行了川化改造。

清初,朝廷在四川设防,派驻1600名八旗弟子驻守。民间百姓效仿这些旗人与满族官员的京城菜式,自创出一些新菜,如:“肉八碗”、“九大碗”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明显的鲁菜特点。

而另一方面,随着四川经济的发展,清中央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其战略地位,派驻多位朝廷大员到此上任,如丁宝桢、张之洞、岑春煊、锡良等。他们在这里兴洋务、办新学,使得四川经济文化取得了来自南宋末以来的第一次飞跃。由于这些来自中央的朝廷大员的提倡,以及南馆在成渝两地的开设,使得现代上层川菜的演进得到强化。

由此可知,现代川菜受鲁菜与浙菜影响很深。在它们基础上所创制的川菜,一般不含辣,麻味不突出,制作精致。但这些并不是现代川菜的特点。现代川菜麻辣强烈,色泽艳丽,更多地还是受下层移民对当地饮食的影响。

现代川菜的诞生,是与晚清时期四川文化的起飞分不开的。它主要是在移民烹饪文化、烹饪学家,包括上层示范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