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早期自建的邮政大楼是上海邮政大楼
上海邮政大楼,位于苏州河北岸,四川北路桥头。建成于1924年,是当时上海的十大建筑之一。
1878年,李鸿章委派海关总税务司司长赫德办理邮政,中国邮政从一开始就由外国人把持。目前,拍卖会上最昂贵的邮票——中国清朝大龙票,就是在这一时期发行的。
1911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将邮政与海关分开。1917年,中国政府决定在上海修建邮政总局大楼,逐步消除外国人的影响,但双方在选址问题上发生争执,外国人执意要将大楼建设在租界以内,最后中国政府进行了妥协,将其选在公共租界内的苏州河边。
大楼由协澄洋行设计,辛丰记营造厂施工,于1924年11月竣工,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294平方米,高51.16米,造价320万银元。
大楼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高4层,转角处高8层,还有一层地下室。其外观采用英国古典主义手法,而主立面则采用古罗马建筑风格,用贯通三层的科林斯柱式列柱支撑,高大雄伟、气宇轩昂,体现邮政的公正与庄严。
正立面顶部有13米高的钟楼,为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完美融合,同时体现了典雅格调与雄伟气势。
钟楼上又有17米高塔楼,顶上还有8.2米高的旗杆。最引人注目的是钟楼基座上的两组雕像。一组是3人,手拿火车头、轮船的铁锚和通信电缆,代表邮政必不可少的交通。
另一组也是3人,中间是水星,是希腊神话中的商神,左右为爱神,象征邮政为人类沟通情感。
可惜这些建筑在“文革”期间受到破坏,现已修复。
大楼内部装饰富丽辉煌,入口门厅用大理石装修,其他各层地面有马赛克、水磨石和水泥地坪3种。
室内空间较大,光线充足,旋转型的大理石扶手楼梯和邮件滑梯的设计施工颇为精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楼的营业大厅,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6只篮球队同时比赛,当时有“远东第一厅”的美称。
上海邮政大楼,是继1915年天津车站邮政大楼和1922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邮政大楼之后的全国第三座邮政大楼,而前两座大楼已不复存在。
因此,上海邮政大楼是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我国早期自建的邮政大楼。
1989年,其被上海市政府定为上海首批优秀近代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国务院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大楼二层开始改建,改建完成后成立了“上海邮政总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