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是上海海关大钟
上海的外滩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各式建筑争奇斗艳,然而如果要选出一栋建筑作为外滩的代表,那自然非海关大楼莫属,海关大楼顶上的大钟,就是上海外滩的标志。
海关大楼现为外滩13号,紧邻雍容豪华的汇丰银行大楼,两座大楼就犹如两朵并蒂莲,一个宽阔,一个高峻,共同组成外滩天际线的中段制高点。
上海海关在新中国成立前称江海关,开设于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是清初四大海关之一,原开设于小东门附近。上海开埠后,在黄浦江外滩附近开设江海北关,以方便外商贸易。
一开始这里只是江海关的分署,后来逐渐成了江海关的主要办公地点。小刀会起义期间,江海北关被捣毁。
1857年,清政府选址汉口路外滩重建海关,这就是第二代江海关。其大楼为古庙式建筑,门前有牌坊一座,上书“上海北关”四个大字。
到了1891年,江海关业务渐长,房屋已经成不够使用,于是上海道筹款将其改建为英国教堂式样,1893年竣工,这就是第三代江海关大楼。
大楼外部建筑和内部设备颇为考究,装有转栏、石狮、钟楼、避雷针、暖气,报关大厅也颇为宽敞。
大楼由英国人设计,浦东人杨斯盛承建,是杨氏的成名之作。
目前的海关大楼是第四代江海关建筑,于1925年在原址奠基,1927年竣工,共耗银430万两。大楼由公和洋行的设计师威尔逊设计,本来要请杨斯盛所属公司承建,但恰逢杨氏去世,后来转包给英国新金记祥号建筑公司。
江海关大楼主楼高36.2米,钟楼高约43米,整体高度达到了79.2米,是20世纪20年代外滩最高的建筑物。
大楼总体为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主义风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外墙用花岗石垒砌。
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门廊上竖有4根巨大的多立克式柱子,巨柱上端有4堵窗间墙直至6楼。
顶部层层收进的钟塔更体现出立方体的体积感和高耸感,体现出装饰主义艺术风格。
大楼正门底层大厅天花板上有8幅历代帆船战舰图画,用彩色马赛克拼成。2层至6层各室皆铺柚木拼花地板,天花板则以石膏塌花涂金而成,装修奢华高贵。
在大楼的顶部,安装着中国最大、建造最早的海关大钟,总高4层,连同主楼总高11层。钟楼四角围4根方柱。大钟有四个钟面,每面都用12角菱形图案相拼,直径长达5米多。
钟面上指时的是紫铜长针,每根重约120斤。在当时,此钟为亚太地区之冠,位居世界第三。
据说,此钟是耗资5000两白银在英国参照英国国会大厦的大本钟制造的,1927年运抵上海,原包装木箱重达6吨多,吊装之时,在上海引起轰动。
为什么要在海关大楼顶设置大钟呢?首先,是为了起到航标和灯塔的作用。同时,为了统一时间,避免因计时误差而造成的业务纠纷,因为当时还滚以天数来计算船舶吨税,超过晚上12点就要另加1天,因此统一时间非常重要。
再次,大钟楼的的修建,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方便,并成为沪上一景。同时钟楼旗杆的经纬度,也成为20世纪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1949年5月,红旗升上钟楼旗杆,标志着上海解放。
1928年元旦,大钟敲响第一声,每一刻钟都会奏《威斯敏斯特》乐曲,“文革”期间将钟面改为葵花图案,钟声改为《东方红》。
1997年,钟声停止。
2008年,钟声又恢复为《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