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飞机气动布局专业组组长是宋文骢

中国第一个飞机气动布局专业组组长是宋文骢

中国工程院院士、自然科学研究员、歼-7C飞机总设计师、歼-10飞机总设计师(被称为“歼-10之父”)、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原副所长兼总设计师宋文骢(读音“聪”)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3月22日13点10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86岁。

宋文骢,1930年3月生于昆明,祖籍云南大理。5岁起在昆明上小学,初中在大理度过。1948年底在昆明高中毕业前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1949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

建国后,宋文骢先是在空军某部任飞机机械师、中队机械长。1954年8月被选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深造。1960年7月从哈军工毕业,分配到沈阳601所任设计员、专业组长。1970年4月调成都611所,1974年2月任总体室主任。1977年7月,任611所副总设计师。1980年6月17日,任611所总设计师。

后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

(图:歼-10首飞后,宋文骢和试飞员雷强等人泪流满面,左四为宋文骢)SONG-Wencong

宋文骢院士在航空工业战线奋斗了50载,先后参加过东风113号机、歼-7、歼-8、歼-9、歼-10飞机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担任过两个国家重点型号歼-7C(又称歼-7III)和歼-10飞机的总设计师,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重大成果。

他在学习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航空工业实际,创造性的完善和推行了型号设计师系统管理制度。

他是我国歼击机战术技术论证和气动布局专业的创始人

20世纪60年代,宋文骢担任我国第一个气动布局专业组组长,对飞机气动布局有长期深入的研究,对先进气动布局有创建性见解。

宋文骢提出的带鸭式前翼的新式气动布局总体设计方案在歼-10飞机上获得成功。

少年伤痛 心怀救国壮志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受邀进京,观看气势恢弘的大阅兵。当歼10飞机呼啸着在天安门上空翱翔时,他不禁潸然泪下。

这是宋文骢第二次进京参加国庆典礼。在1999年的国庆庆典上,宋文骢首次在观礼台上看由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飞过天安门。10年之隔,宋文骢从参与飞机研制的设计员成长为三代机的总设计师。

1930年,宋文骢出生昆明。他回忆童年说:“我们这一代人,生下来就赶上了‘九一八’。抗日战争时,我每天的生活几乎就是耳边不停响起的空袭警报和整天在头顶盘旋的日本飞机,每天都有人被炸死。那时我们的武器老打不着那些飞机,我就很气啊,怎么就打不着呢?那时我就老琢磨着,应该再发明出点什么弹来,一打就中。”

带着这样的宏愿,1954年8月,宋文骢跨进了哈军工的大门,成为空军工程系飞机、发动机专业的一名学员,从此与飞机设计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歼10开始方案论证;1986年,56岁的宋文骢被正式任命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12年后,1998年3月23日,歼10在这一天成功实现了首飞。

从1982年歼-10方案选型开始以来,可以说是一段非常艰难的历程。在选型期间,宋文骢拿出了2个历经2轮优化的鸭式布局气动方案,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被确定为新歼方案。

1991年,歼-10全尺寸样机完工。尽管方案赢得了竞标,但歼-10的发展一度很不顺利,不少领导都认为直接购买幻影2000或者苏-27更好,省钱省时省力,空军还有人喊出了“要打赢,靠27”的口号;军工系统还面对着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但是宋文骢并没有被这些苦难压倒,顶住了各方的压力推进歼-10项目的进行,最终得到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定。

1998年3月23日,被称为“骨气机”的歼-10终于完成了首飞。值得一提的是,在首飞完成后,宋文骢特意将自己的生日改为了3月23日。

2006年,歼-10战斗机形成了战斗力,并在2009年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10飞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并为后来歼-20等国产四代机的研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益求精 “倔”出最好的飞机

都说但凡有成就者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怪脾气或怪习惯,宋文骢也不例外,说到他时,许多同事们会笑道:“宋总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有点倔……”不过,歼10最后能够通过设计定型,还多亏了宋文骢的倔。

在歼10的一次试飞测试中,在飞机完成第一次超音速飞行后,承担试飞任务的同志们都为成功感到高兴,宋文骢却眉头紧锁。回到所里,他立即召开了专题会议。会上,他叫同事找出当年做方案时飞机模型在风洞吹风的数据,和现在飞机试飞的数据进行反复对比。大家发现两组数据存在差异。

有人认为:“数据虽有差异,但并不存在安全隐患。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只好这样了。”“不行。”宋文骢决绝地说,“我们给空军造的这架新机,一定不能让它留下任何遗憾。”“宋总您的意思是……”“必须趁现在飞机还没定型,抓紧时间修正改进,不然飞机很难达到我们的设计指标。”

飞机已成型,要再做改进,谈何容易。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这个老头,真是太固执了!”一时间,各种闲言、牢骚、抱怨,甚至怒气,明里暗里都冲着宋文骢而来,可他却不为所动,继续着手改进计划。

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宋文骢委托杨伟副总设计师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十几轮的研究和协调,最终与所有的研制单位统一了认识,生产单位也拟订了新的生产方案,并创造了18个月生产6架改形飞机的奇迹。“这个飞机好极了,比我们现在所有的飞机都高一个档次!”试飞人员如此评价歼10。

“孩子”长大 18岁歼10正式参军

在宋文骢办公室的书柜里有一架全透明的飞机模型,是歼10第一代设计模型。“这就是歼10飞机最初的模样。”在宋文骢心里,没有什么能抵得上这架最简陋的歼10模型的分量。“我在做第二次方案汇报时,这个模型太小了,台下都看不清楚。因为这是个全透明的模型,我灵机一动,就往投影仪上一放,好家伙!投在后面的幕布上,看起来非常漂亮,很有时代感!”这个被与会人员视为“新生儿”的模型,被大家争相传看,爱不释手。

2003年3月10日,歼10飞机正式交付空军,在新机交接仪式上,宋文骢深情地讲道:“我们的新机到今年已经18岁了。今天,终于可以参军了!”

“孩子”长大了、参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先机战斗机——歼10,让洋专家的“断言”最终成为了“笑话”。

工作保密 弟弟以为哥哥是医生

宋文骢搞了几十年的飞机研制,但由于保密,他的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这些年到底是干什么工作的。

宋文骢说,有一年,弟弟文鸿来到沈阳探望他们一家,家里人都绝口不谈宋文骢是干什么的。文鸿见哥哥不谈,自己也不便打听。在哥哥家里,他无意间看见书柜里有几本赤脚医生读的医学书籍,回去后还对家人说,哥哥现在可能已改行当医生了。

直到歼10飞机适度解密之后,宋文骢的弟弟们看见报纸和杂志上宋文骢的照片,称宋文骢为“歼10之父”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哥哥几十年来,是在搞歼击机研制呀!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