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葵扇是魏晋时的新会葵扇
新会,简称新或会,古称冈州,因盛产蒲葵而别称“葵扇之乡”,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西江、潭江下游汇合处,是中国广东省特大城市江门市市辖区。
新会产的蒲葵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园正,骨格均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加上工人在扇面绘图描画,使葵扇显得特别高雅实用。
它是新会的特产,来到此地的游客,都会买几把新会葵扇,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做个纪念。
葵扇在古代称为梭扇,约始于晋代。《广东新语》和《新会县志》有关葵扇的记载:“始于魏晋,盛兴明代。”可见,葵扇的历史比新会建郡、建县还要早,迄今约有1600多年的历史。
《晋书-谢安传》载:“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谢安是东晋的大臣、政治家,有很高的地位和名气,所以,他手摇葵扇穿街过市,人们自然效其风雅。因而,葵扇的价格也随着谢安的名气而骤增,此后新会开始大规模地种植葵扇和加工葵扇。
到唐代,新会的贸易要算葵扇业为最大宗。明朝时,葵扇则是进贡给皇朝的贡品。
清乾隆年间,新会就有了葵扇行业组织。到了道光年间,新会大面积种植蒲葵,从而扩大为“通邑所产”,并培植出“心蒂圆正、骨骼细匀”的葵叶,用以提高葵扇的质量。
新会流传这样的说法,凡能望得见新会凌云塔的地方,长出的葵扇,葵柄的尖顶正对葵扇正中,否则是歪的。
新会葵扇有普通扇、玻璃扇和织扇三大类,几十个款式。普通扇是普通百姓扇风纳凉的工具。
玻璃扇中的火画扇,轻巧、美观,至今已有140年以上的历史。
1914年左右又创造了双面火画,这种扇更为雅致、大方,质地坚实,式样新颖,耐用而美观。
梁启超曾以此种扇送给前清某遗老,大受赞赏。
1913年,又创造出名贵的“竹箨(读音“拓”)画扇”,此扇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新中国成立后,“三脊火画扇”曾三度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和“优质产品奖”。
郭沫若1959年1月视察新会葵艺厂曾赞曰:“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愈鬼斧,巧夺天工。”
现在的各种玻璃火画扇、竹箨画扇、绣花织扇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质地更洁白晶莹,各种画面栩栩如生。
新会葵艺制品除葵扇外,还有葵花篮、葵挂包、葵花瓶、太阳帽等,新会葵艺精湛,堪称“岭南一绝”,在中外享有盛誉,被人们作为艺术精品收藏和观赏。
2006年,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新会葵扇亮相于国家博物馆,受到世人的瞩目。此前,新会传统葵艺已申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